詩人白萩過世享壽87歲 現代詩壇孤岩為本土文學貢獻良多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3日電)詩人白萩11日病逝於高雄,享壽87歲,白萩是「笠詩社」的發起人之一,為台灣本土文學貢獻良多,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台中市大墩文學特別貢獻獎等殊榮,在台灣詩壇有相當的地位。
詩人向陽曾引詩人葉笛的評論,認為白萩無論語言或思想都如「一孤立的岩石」,「是矢志要擊破已存在的美,創造新的美的,少數『任何事都被允許』的詩人」;詩人李敏勇則在「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書中評白萩以詩見證台灣戒嚴時代,是「在冰雪象徵中的一隻鳥,在冰雪象徵中的一株樹」。
白萩1937年生於台中,本名何錦榮,畢業於省立台中商職高級部,18歲(1955年)就以「羅盤」一詩崛起於詩壇,備受當時現代詩、藍星與創世紀等詩社詩人的肯定。
根據Openbook閱讀誌臉書粉專的貼文,白萩於千禧年左右接受何春木文教基金會採訪拍攝時,表示其寫作受到國家政權交移更迭所引發的憤慨、貧窮生活處境,以及16歲那年母親病逝所驅使,因而藉由創作詩來抒發。他描述起初寫詩的初衷:「環境是冰的,內心是感慨激昂。不會把內心給人家看,也不會對外人講,純粹凝聚在寫詩裡面。」
白萩1964年與林亨泰、陳千武等發起創立笠詩社,為台灣本土文學貢獻良多,他以具有突破性的詩藝縱橫四大詩社,多次獲得「十大詩人」的榮銜,已在台灣詩壇地位無可搖撼。
白萩曾於受訪時表示:「寫詩就是給我一個最深層的反省。要創作之前是一個孤獨啊,自己反省自己的經驗,好讓自己像上帝一樣的創造自己。」
向陽表示,白萩的詩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他的詩兼具繪畫性、音樂性、建築性和思想性;而他的詩可讀、可誦,耐讀、耐看,晦澀之處有深意,淺白之處藏奧妙,「這是他之所以成其大的原因」。
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陳芳明在「白萩詩選」再版序中曾表示,白萩不是鄉土派詩人,卻讓自己的文學靈魂深植於台灣土壤,這是他能夠為自己開出一條道路的重要關鍵;而白萩使用的語法非常白話,呈現出來的詩藝卻那麼高深,「他擁有入世的身段,也擁有孤高的魂魄。在介入與超越之間,他拿捏得相當精準。」
許多詩人、文友得知白萩過世的消息,紛紛在臉書上表達哀悼之意,詩人鄭烱明在臉書貼文推崇「白萩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及享有盛譽的台灣現代詩人,使他的詩不但意象鮮活、意義深刻,更有著濃厚的人間性。」(編輯:陳政偉)11201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