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之雲」新書座談 陳耀昌:多元族群同島一命
(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8日電)醫師作家陳耀昌歷史小說「頭份之雲」今天舉辦新書發表座談,他說,過去外界對乙未戰爭下的歷史認知太過簡化,盼寫出台灣多元族群的混合與認同,倡導「同島一命」追求共榮。
電視劇「斯卡羅」原著作者陳耀昌去年底出版新書「頭份之雲」,是以6部短篇加上1篇附錄彙結而成的小說集,書中一如他以往寫作風格,持續關注台灣歷史,讓讀者重新認識1895年乙未戰爭下「一些值得一記的人物」。
「頭份之雲」的出版社今天在苗栗縣頭份市舉辦新書發表會,除安排陳耀昌分享出書感想,並邀請楊統領廟起造參與者羅吉騰、獅頭山勸化堂董事長黃錦源與會座談,包括苗栗縣資深文史家黃鼎松、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縣議員陳光軒、曾玟學以及許多在地文史、藝文工作者到場聆聽。
1895年清廷在甲午戰爭戰敗後,簽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引發台灣士紳反對,以獨立建國名義宣布「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推派當時台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陳耀昌指出,台灣民主國中有一支軍隊,是唐景崧招募來台,唐景崧卻在抗日乙未戰役中逃離台灣,軍隊形同被拋棄在台灣,他在寫這本書時有兩個意念,一個是乙未戰爭的過程,另一個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陳耀昌表示,他認為所謂「天地不仁」,就是指戰亂時代,「不論是輸贏的任一方,或是大官、平民,其實都是上天的芻狗」。
陳耀昌說,乙未戰役中,頭份抗日名將楊再(載)雲率新楚軍(湘軍),與「客家三傑」之一徐驤率客家義勇軍抵抗日軍,最後都壯烈犧牲。他看了楊統領廟的碑文說明,始知乙未戰爭中有清廷派來台灣的將領楊載雲,但在台灣史上相關記載、史料卻非常混亂,甚至連名字是楊載雲還是楊再雲都無定論,激發他去尋求、踏查。
陳耀昌指出,乙未戰役除了客家人,還有湘軍,也還有在嘉南地區的福佬人都有參戰,「我們過去對1895年的了解,把它過於簡化了,希望在這本書中寫給大家知道」。
陳耀昌提到,「他鄉日久是故鄉」,當年清朝在台灣有逾2萬5000名駐兵,除了非常少數將領外,幾乎沒能回去,這些人後來在台灣的命運如何?也許戰死、成為民間長工、與原住民通婚,「他們都變成台灣人祖先的一部分」,讓他覺得是很好的題材,必須讓台灣人知道祖先的多元與族群認同。
陳耀昌說,如同當年的楊載雲,相信魂魄一直在庇佑台灣人居住的這塊寶島,各種族群的混合與認同、族群共榮,就是他期盼倡導的「同島一命」建設台灣的方向。(編輯:李錫璋)11201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