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藝無法呼吸 劉若瑀開會前先上老泉山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26日電)接下北藝董事長職務1年多,劉若瑀至今仍不習慣城市與大自然間的空氣落差,「到北藝我無法呼吸,每天開會前都先上老泉山吸氣」。劉若瑀錄製中央社Podcast「空中小客廳」,分享她從山上劇場走進北藝中心的挑戰。
2019年,一場大火燒毀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在老泉山劇場上的積累,1年重建期間,身為創辦人的劉若瑀,除了重新檢視優人與土地的連結,也警覺到隨著自己屆齡退休而來的傳承問題,「這些訓練方法,會不會因忙碌的巡演生活,而石沉大海?」她開始思考,是否該趁體力尚可之際,開課讓其他有興趣的人來學習。
沒想到與此同時,台北市文化局卻來敲門,邀請劉若瑀扛起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的重責大任,「妳應該分享自己的國際觀,影響下一代年輕人」。山上劇場重建過程中,全球發生肺炎疫情,劉若瑀正巧有空檔停下來思考,「老天爺到底想安排我做什麼?」經過台北市文化局3次鍥而不捨的請託,她終於點頭。
「我不讓大家喊董事長,那會忘記自己是藝術工作者,這件事情不能動搖。」劉若瑀心中認定,她來做的是階段性任務,「執行長王孟超很辛苦,從零開始撐住北藝大小事,我就找縫隙用力」。於是,她把目光聚焦在與年輕人交流,「除了因場地而有數量上的限制,台北藝穗節幾乎是只要來遞案就能通過」。
如同兩廳院早年陶養出優人神鼓與雲門舞集般,劉若瑀希望能提供在地表藝團體,一個走向國際的「練兵場」。這是她剛踏進北藝時所發的願,「我是來服務的,很謹慎讓自己不扮演威權角色」。
但真正投入行政事務時,現實卻非如此美好,讓劉若瑀最頭痛的有2件事,首當其衝的是解決不了的「空氣」問題,「到了北藝,我真的沒辦法呼吸」。北藝中心場館還未開幕前,劉若瑀與工作夥伴在延平北路上、北藝中心之前的臨時辦公室「台北試演場」開會,「密室中塞20幾個人,講話15分鐘空氣就變了,我每一次都打瞌睡」。
不通風的室內環境讓劉若瑀昏昏沉沉,她忍不住打開窗戶,混疊濃重的冷氣傾洩而出,馬路喧囂污濁的車流撲面而來,「我後來買了水氧機,暫時管用」。然而,新場館雖有透明潔亮的玻璃隔音窗,卻無法挪動,這種內外在持續的衝突無法改變,劉若瑀只好每天一大早先上老泉山呼吸新鮮空氣,在北藝例行會議10時前趕去辦公室,做為平衡身心的方法。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而市議會則是人為的組織,「一開始比較不習慣去議會,目前雖然仍有賣票上的壓力,但已經不會慌亂」。現階段北藝的館場運作漸上軌道,在硬體設備與國內市場慢慢穩定後,劉若瑀的視野遠望更高層級,「如何讓在地藝術節,成為國際性藝術節,是3至5年內必須衝撞的部分」。
「發展文化軟實力,是國家長遠之計。」劉若瑀認為,必須讓台灣的大企業理解他們與這塊土地的連結,她同時也在考量該如何使北藝能成都市中的「綠劇場」。
但這些理念,在疫情肆虐的第3年,變成劉若瑀心中一道難跨越的關卡,她心心念念的,仍是尚未交棒的優人神鼓,「大型作品都還是我在當導演,必須培養傳承者,這不是2、3天能做好的事」。
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創,「表演工作者與觀眾都需要正常的生活」。劉若瑀藉由20年前與優人藝術總監黃誌群,帶全團遠赴西藏轉山的境遇,期盼集合眾人之力,讓社會能共同看見自身心中的力量,「我從寸步難行每天量血壓,最後卻一口氣率先走到頂點,等大家3小時…那趟旅途沒帶帳篷又遇大雪,竟能在山坳中躲過劫難」。
優人神鼓不畏疫情期間挑戰,再度走進北中南3館結合科技和道藝合一的年度大作「轉山」,將於9月2日、3日、4日台北兩廳院;10日、11日衛武營歌劇院;10月22日、23日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詳情請洽購票系統查詢。
劉若瑀為何說北藝比百貨公司還像百貨公司?面對來自1999專線一長串的投訴,她怎麼處理?西藏轉山之旅突遇風雪後,除了躲進山坳渡劫,優人整團是怎麼協力下山的?這些內容將在26日「空中小客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794xjb7037s01ta7zt21ta8/platforms)播出,或可上中央社YouTube觀看全影音專訪(https://youtu.be/ucocPt1PDc0)。
中央社Podcast頻道「中央社好POD」除了既有的每週3個節目「文化普拉斯」、「特派談新事」、「空中小客廳」外,在4月起推出由知名作家劉克襄所主持的「搭火車回台灣」共12集,於每月的第1個週六上架。(編輯:張芷瑄)11108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