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開幕 國際媒體譽見證台灣文化軟實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6日電)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啟用後,讓「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除介紹北藝中心獨特設計,也指出在台海關係緊張時刻,北藝中心見證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文化軟實力。
北藝中心今天發新聞稿表示,北藝中心開幕成為國際表演劇場一大盛事,其中「經濟學人」以「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是個自由表達的舞台」為題,報導北藝中心啟用。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開幕季37檔節目中,有傳統新演的魏海敏京劇、布拉瑞揚的原民舞蹈到周東彥的同志情慾,都在表達台灣是個生氣勃勃的社會,「有力宣示這個島的民主價值和國際影響力。」
「泰晤士報」則以「一棟吸睛的亮眼建築是台灣新的文化武器」為標題報導北藝開幕,引言表示,北藝中心在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訪後幾天,以喜樂的心情開放,「顯示了在中國軍事威脅下大無畏的精神。」
重要藝術專業媒體「藝術新聞」則將年中在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並提,指出香港故宮所在的西九文化區是當今世界最具企圖心的文化建設之一,但越來越嚴苛的言論管制,讓很多人擔心。相形之下,北藝中心是在文化自由的環境中開幕。
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沒有政府箝制言論的台灣,可說是處在「劇場創作的黃金期」,民間劇團可自由選擇與任何創作者合作,即使在疫情期間,創作活力仍十分旺盛。
「金融時報」則在報導中指出北藝中心是「連接高雅文化與當地社區的橋梁。」其開放性因此與高高在上的兩廳院很不一樣。建築師之一希艾萊特說打破民眾與劇場的隔閡是設計的要點,因此設計了公眾可以參觀的回路,不進到劇場也可以感受劇場氣氛。
「金融時報」也報導外界對北藝中心的批評,像是大劇院座椅破損、冷氣不夠、指標不明確、廁所大排長龍等,王孟超則解釋椅子破損是因工程延宕和原來的承包商破產,正在加緊搶修,重新包椅布,並尋求長期解決方案。
希艾萊特表示,有些問題在逐漸優化後應該會消失,「這樣的劇院一開始總是有些問題,需要一段時間來調適。」(編輯:張芷瑄)11108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