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鎮北門復刻古大礮 3D藝術錯視圖營造戰事氛圍
(中央社記者洪學廣高雄2日電)經歷過乙未戰爭的高雄市定古蹟雄鎮北門,近期為響應台灣文博會,高雄市文化局復刻佚失的阿姆斯壯大礮,在兵房內部策劃展覽,戶外則邀請藝術家創作3D錯視圖,營造戰事氛圍。
響應台灣文博會及台灣設計展今年在高雄,高雄市政府舉辦「台灣設計設計台灣」活動,以設計角度打開市定古蹟雄鎮北門;為呼應雄鎮北門經歷的戰役乙未戰爭,由市府文化局復刻已佚失的阿姆斯壯大礮安裝在礮座處,兵房內部以乙未戰爭及台灣民主國為主題策劃展覽。
除此之外,戶外南北兵房上方更邀請高雄在地藝術工作者圖龍,創作2幅巨型3D錯視圖,營造敵軍即將壓境的戰事氛圍,民眾可與作品互動拍照,並在過程中了解乙未之役時,打狗港形勢及台灣民主國歷史。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市府以6處歷史場域,呼應近90年前高雄港展覽會,其中雄鎮北門修復重啟將為高雄再增加1處亮點,加上近期在愛河灣現身的台灣原創IP夥伴,夏日高雄展現不一樣的活力,歡迎大家來高雄感受城市魅力。
副市長史哲指出,雄鎮北門自清代、日治時期至戰後,因歷經不同權管單位使用,古蹟坐落土地產權複雜,因此遲未能啟動古蹟本體修復。直到文化局以廓清古蹟輪廓為目標,努力溝通協調因產權及管理權分屬眾多單位狀況,陸續拆除古蹟周邊與景觀不相融建物。
台灣港務公司2015年拆除蓮海路5號、6號職務宿舍及依附於古蹟本體違建;文化局2016年提出再造歷史現場-興濱計畫獲文化部經費支持,終於等到古蹟修復工程啟動契機,2017年發包修復規劃設計,並於2018年拆除蓮海路8號及蓮海路5-1號,奠定雄鎮北門原有空間風貌復原的基礎。
文化局今天新聞稿指出,雄鎮北門形制雖小,但構造精神在於「因地制宜」施工技術與「就地取材」,修復工程為呈現雄鎮北門利用珊瑚礁小丘,作為天然屏障特質,針對挖掘出的不規則硓𥑮石步道及營牆遺跡,使其自然裸露,不刻意加工雕飾。
此外,為重現清代兵房的空間氛圍,更復原構成南北兵房重要結構的「密勒樑」及「三合土頂版構造」,在慢工細活打磨下,雄鎮北門修復工程更曾獲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肯定。(編輯:郭諭儒)11108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