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龐維德穿越福爾摩沙 發現台灣人叛逆傳統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4日電)台灣人的叛逆可追溯到300年前,法國作家、曾任歐盟駐台辦事處代表龐維德說,300年前台灣人就有叛逆傳統,常與統治者發生衝突,但法國人認為「叛逆」是展現民主、自由的行為。
龐維德今天在台北國際書展以「穿越福爾摩沙」為題,與作家陳耀昌對談,講座由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主持。
龐維德去年出版「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法國人眼中的台灣印象」,從法國挖出大量史料,找到許多駐派台灣的法國軍人、傳教士、官員的紀錄,從他們的深刻描述中,看見那個非常國際化而且不一樣的台灣。
龐維德表示,很多人一定很驚訝法國人竟然這麼早就來過台灣,而且寫了這麼多跟台灣有關的事,台灣人最近可能比較熟悉李仙得,他生於法國,25歲至美國從軍;此外1884年發生過清法戰爭,法國軍隊占領過基隆跟澎湖。「除了這2件事之外,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不清楚法國人在台灣做過什麼事。但荷蘭東印度公司占領台灣時,就僱用了許多歐洲其他國家的人,包括法國人。18世紀也有法國傳教士來台灣,他是受康熙皇帝之命,來台灣測繪地圖,也寫了一本關於台灣的書。」
龐維德表示,在法國人眼中,台灣人有著非常「叛逆」的性格,常常與統治者發生衝突。他強調,說台灣人「叛逆」其實是一種稱讚,因為法國人認為「叛逆」是一種展現民主、自由的行為。
陳耀昌表示,關於台灣人的「叛逆」DNA,用很多統治者的言語來說:「男無情、女無義」,「3年一小反、5年一大反」。陳耀昌認為,當年從中國到台灣有種種限制,卻還是有這麼多人要渡過黑水溝來台,表示這些人真的有不服從政府的基因在。
龐維德表示,他也要稱讚現代的台灣人,在這個島上建立了民主制度,這非常值得珍惜,不只台灣人要珍惜,全球人民都要珍惜。
不過龐維德也說,過去台灣人的叛逆,固然有捍衛自身價值及權益的本能,但也因此產生衝突,甚至造成悲劇,他期盼這樣的叛逆基因不要重蹈過去的衝突,共同去建立一個更美好、自由、民主的未來。(編輯:郭諭儒)1110604
書名: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法國人眼中的台灣印象
作者: 龐維德
譯者: 徐麗松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10/14
- 2025/01/22 17:29
- 2022/06/05 19:41
- 2022/06/05 17:14
- 外交官龐維德穿越福爾摩沙 發現台灣人叛逆傳統2022/06/04 23:05
- 2022/06/04 19:08
- 2022/06/04 18:3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