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蝦場的十日談 跨界劇作反映疫情下人性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4日電)阮劇團與操偶家楊輝合作「釣蝦場的十日談」本週登場,導演汪兆謙今天說,這次很多念白「很直接」,「百年前沒有科技,布袋戲就會在茶館演A片,可以說是很原始的性教育」。
名著「十日談」描述1348年黑死病爆發,年輕男女躲避瘟疫,每天輪流講七情六慾的故事。今日疫情席捲全球,阮劇團與操偶師楊輝合作「釣蝦場的十日談」,反映疫情下的荒誕人性。
「釣蝦場的十日談」今天在台灣戲曲中心舉行彩排記者會,舞台上有修道院裡看似清純的修女們,一天修道院來了個猛男,覬覦修女美色,假裝啞巴被修女好心收留,結果反被修女們要求夜夜春宵,招架不住,最後生不如死的狀態以偶戲展現,充滿警世趣味。
汪兆謙表示,傳統戲曲發展到現在,只剩下最精緻到劇院演出的文化場或是廟口場,「還有很多是這種非常原始的,如人間煙火般燦爛的民間活力,當時藝人走江湖,廟口就是生死門,講的人不好觀眾就走了,所以布袋戲偶操偶師根本就是一張嘴要非常厲害,這次我們也保留了這個部分,讓操偶師自己發展」。
楊輝表示,去年他在義大利與汪兆謙越洋聊起「十日談」,汪兆謙則加入了代表台灣在地的釣蝦場,兩人決定合作,挑選「十日談」適合讓演員及偶戲表現的故事,包括說了很多謊話還被封為聖人的阿徠、有夫之婦愛上鄰居的男子,竟利用神父傳達愛意等等既離奇又曖昧的故事,捧腹大笑之餘,咀嚼再三,又會感覺有一絲悲憫回嗆。
楊輝說:「布袋戲美學是俗豔的,擅長『畫虎爛』,搭配演師的口白會非常有趣精彩,『十日談』裡有很多片段的色慾故事,用人來演太直接,用偶來體現會非常有趣。同時,也想藉這個機會來推動傳統偶戲跟當代劇場對撞與合作,希望打開偶戲另一個局面。」
楊輝是布袋戲世家第五代傳人,他說自己祖父就是用布袋戲演A片講男女故事,「這些都不足奇,就連修道院那段修女與猛男打得火熱,這層藝術表現在歐洲都可以說是習以為常」。
這次偶戲部分除了吸收國際劇場養分的楊輝之外,還有李天祿大師第三代傳人黃僑偉;真雲林閣掌中劇團第2代團主,也是布袋戲傳奇獎金掌獎大滿貫得主李京曄;嘉義義興閣掌中劇團搖滾布袋戲的王凱生以及蘇俊穎木偶劇團團長金光布袋戲蘇俊穎,這些布袋戲演師混身是戲,字幕還會打上「接下來字幕先不走,他們都講得不一樣」,讓各家操偶師傅盡情發揮。
「釣蝦場的十日談」葷素不拘的題材與對話,加入傳統布袋戲偶的文化底蘊,拓寬了戲劇的想像世界。楊輝說,在演出的當下人們還身處在疫情之中,這齣戲也為時代寫下了註腳。
阮劇團x楊輝「釣蝦場的十日談」將於4月15日到17日演出,地點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編輯:管中維)11104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