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林俊穎記錄文學朱家 看見純粹與堅持

2022/2/26 09:43(3/5 22: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6日電)「文學朱家」在台灣文壇形成一道特殊風景。多次獲得台北書展大獎及金鼎獎的作家林俊穎,與朱家交情超過40年,首度執導紀錄片「我記得」,記錄朱天文、朱天心姊妹對文學的堅持,以及社會參與的熱血與豪情。

林俊穎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想透過這個影片,呈現這兩位中生代重要作家的真實生活樣貌,「我比較像是一位廚師,一大早到菜市場採買,把該買的菜買回來,我對她們太了解了,該買什麼?東西在哪裡?根本不用多想,剩下的只是選材的問題。」

林俊穎說,「在他們家,文學永遠占第一位,生活上卻簡樸自持,正因他們把生活過成『那個樣子』,所以才能寫出那樣的作品。為了保持文學的純粹性,不能濫寫,不需要量產。」

林俊穎說,「就像朱天心講的,她們要擁有不寫的自由,凡是認為不值得寫的,寫不出來的,時機不到,不想這麼快把果實摘下來,絕不勉強出手。也因此,相較於她們的父親而言,姊妹倆的作品較少。」

「文學朱家」包括第一代朱西甯、劉慕沙夫婦,以及第二代朱天文、朱天心及朱天衣姊妹,目宿媒體推出「他們在島嶼寫作」第3系列,包括由朱天文執導記錄第一代的「願未央」,以及林俊穎執導記錄第二代的「我記得」,後者主要聚焦朱天文、朱天心兩姊妹。

談起與「文學朱家」的淵源,林俊穎說,一切都要從1978年朱家舉辦的文藝營說起,當時他才念高二,在中部讀書,受到朱家「三三集刊」影響,曾經寫一封信表達他對這份文學刊物的熱血與敬佩,後來便收到朱天心的來信,邀他北上參加文藝營。

林俊穎表示,還好當時他在父母心中算是個好孩子,自己的姑姑也住在台北,就參加了那次盛會,後來考上政大中文系,更因為地緣關係近,幾乎每個週未、週日都到朱家報到,當時朱家大門總是為文藝青年而敞開。

林俊穎說,「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不懂事,一天到晚去人家家裡吃飯,阿姨(劉慕沙)常為了照顧這些食客,必須去郵局提款,有時發現戶頭剩不到幾百塊而已……」

此外,影片也觸及朱家姊妹的社會、政治參與,包括投入中華社會民主黨、族群平等行動聯盟以及TNR流浪貓絕育計畫,甚至早年邀胡蘭成來台講學,都可從中看見朱家的堅持與有所作為,「沒有什麼政治不正確的問題,她們就是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一如她們家對文學的堅持。」

林俊穎1960年生,政大中文系畢業,紐約市立大學Queens College大眾傳播碩士,曾任職報社、電視台、廣告公司,2012年獲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品「我不可告人的鄉愁」、「某某人的夢」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與金鼎獎,「猛暑」獲台灣文學金典獎。

記錄文學朱家的紀錄片「願未央」、「我記得」,將分別於3月18、25

日上映。(編輯:李錫璋)11102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