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3月推洪瑞麟個展 重現大稻埕年少作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22日電)台劇「茶金」搬演茶行過往風光,「礦工畫家」洪瑞麟兒時也曾居住在茶行中,茶行員工、建築都成筆下風景,北美館3月推出洪瑞麟個展,除呈現少見早期作品,還有機會聽到洪瑞麟的聲音。
2020年,洪瑞麟長子洪鈞雄將151件家藏作品捐贈給台北市立美術館,「掘光而行:洪瑞麟」個展將以此批捐贈作品為展覽核心。今天適逢洪瑞麟110歲農曆生日冥誕,策展人白雪蘭帶領媒體走訪台北大稻埕,踏尋洪瑞麟成長蹤跡。
白雪蘭在1987年曾策畫北美館「洪瑞麟的藝術世界─礦工與裸女」展覽,她回憶,當時洪瑞麟約莫75歲,是個溫和、寬容且自年少就展現對底層關懷的人。
例如洪瑞麟兒時舊居附近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江山樓」台菜餐館,藝旦在餐館外來來往往,有些藝旦命運較為悽苦,白雪蘭認為,洪瑞麟以繪畫關注礦工所展現的人道精神,也許就和他在住家附近看見不少小人物故事有關。
大稻埕百年前蘊含濃厚人文風華,為洪瑞麟培養繪畫嗜好的良好環境。他在1912年生於台北大稻埕的獅館巷(現今涼州街),父親洪鶴汀在元隆茶行為任支配人(等同總經理),隨父親工作,舉家住進茶行。
白雪蘭說,洪瑞麟的父親是文人雅士,洪瑞麟6歲起就會為他父親磨墨,欣賞父親揮毫於白紙。1920年,洪瑞麟進入住家鄰近的稻江義塾就讀,經老師吳清海指點,洪瑞麟在小學就知道米勒,「雖然成長在大稻埕,卻非常國際。」
洪瑞麟兒時舊居附近,還有由畫家倪蔣懷出資設立的洋畫自由研究所(後改名為台灣繪畫研究所)。
白雪蘭說,倪蔣懷等人1929年在大稻埕「蓬萊閣」餐館舉行研究所開設餐會,洪瑞麟參加前,緊張的前一晚都睡不好覺。他也是進入研究所才結識陳植棋、藍蔭鼎等前輩,並在石川欽一郎指導下正式接受西洋畫訓練。
雖然影響洪瑞麟早年繪畫啟蒙的重要建築現都已不復存在,但從洪瑞麟畫作中也能看見他的成長經歷。例如他在1930年入選台展的畫作「微光」,就是描繪茶行員工,而曾入選日本春陽會的畫作「朝妝」,則是描繪他的妹妹與弟妹在茶行內的模樣。
白雪蘭說,「掘光而行:洪瑞麟」個展將會是少數能看見洪瑞麟早期作品及檔案的展覽,最重要的是,還有洪瑞麟親自錄製的珍貴影片,從影片中可以聽到洪瑞麟說著優美的台語,並見證他如何詮釋自己。
「掘光而行:洪瑞麟」特展預計3月19日至7月31日於北美館登場。(編輯:張芷瑄)11102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