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路上因愛重生 政治受難者現身回顧歷史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3日電)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紀錄片「人權路上」,拍攝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蔡焜霖、蔡寬裕、張常美及陳欽生的故事,片中主角們從受難者角色轉換到人權教育實踐者,盼影響更多人為人權努力。
蔡焜霖是台中清水人,出生於1930年,1949年台中一中畢業到鎮公所上班,1950年突遭逮捕,原來是因蔡焜霖在台中一中時,曾參加過1、2次初中部所組的讀書會。
蔡焜霖被羅織有「參加叛亂之組織」等行為,遭到刑求逼供,被迫在自白書上簽名,判處10年有期徒刑,1960年9月9日獲釋出獄。出獄後創辦兒童刊物「王子」半月刊,積極投入平反運動,出獄後的奮鬥鼓舞許多年輕人。
蔡寬裕(原名莊寬裕)1933年出生於台北,東吳大學在台灣復校第一屆經濟系學生。1957年台北市發生「劉自然事件」,情治人員懷疑蔡寬裕鼓動同學罷課,拘押6個多月後釋放。後因友人李森榮曾在紙張書寫「獻身解放台灣民族獨立運動」受牽連,1962年被捕,判刑10年。
1970年發生「泰源事件」,原計畫由蔡寬裕負責打開大門接應,後因計畫失敗,蔡寬裕逃過一劫,刑滿後又延訓3年。1975年出獄後,與難友合股於大里經營鞋廠。儘管年事已高,他仍積極從事白色恐怖文史工作,擔任人權教育志工替年輕世代講課與導覽,為促進轉型正義努力。
1931年生於南投草屯的張常美,1950年就讀高一,參與自治會,而因自治會會長吳明正涉中共地下黨而被捕,遭羅織參加共產黨,判刑12年。張常美後與受刑人歐陽劍華相戀,1962年張常美出獄,兩人結婚,婚後保護4名子女不受過去陰影所擾。2005年以來,張常美夫妻倆積極投入白色恐怖文史重建,希望台灣後代都能知道這段歷史。
194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滿山偏僻小村莊的陳欽生,被調查局構陷為台南美新處爆炸案的凶手,後來爆炸案破案,他又被轉送到景美看守所,逼迫承認自己是在馬來西亞就已加入共產黨組織,借求學名義來台的間諜。最後陳欽生被判處12年徒刑,移送到綠島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服刑。
1981年,陳欽生從綠島被送到生產教育實驗所,出獄後逐漸成立公司,事業有成,也參與人權園區的諸多活動,希望能用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貢獻社會。
紀錄片「人權路上」將於9月25日在人權館官網及官方YouTube頻道,線上同步首播中、英、日、德語4種字幕版本。片中將呈現政治受難者從受害者轉變為詮釋台灣集體歷史記憶、人權教育實踐者的主體角色。後續將持續播出「人權路上」台德連線放映座談會影片。(編輯:張雅淨)11009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