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永順豆皮店百年經營 第二代堅持手工古法不怕苦

2021/2/19 13:33(2/19 17: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9日電)位於新北鶯歌經營百年的「永順豆皮店」,已傳承至第二代蘇水木、蘇鴻義兄弟,在時下講求效率的年代,兩人仍堅持手工古法,每天清晨5點上工,用心做好每片豆皮。

文化總會紀錄台灣百工百業生態的系列影片「匠人魂」,最新一期以「永順豆皮店」的蘇家兄弟為主角,以鏡頭走入倆人每天與豆為伍的匠人生活,這也是系列影片首次挖掘以食物製作工法為題材的匠人。

文總副會長江春男強調,「挑豆皮可謂一種修煉」,尤其講究效率的年代,能堅持古法手工製作的行業已不多見,蘇家豆皮店是其中之一,一輩子甚至代代相傳做好一件事,這就是匠人精神。

現年71歲的蘇水木,是永順豆皮店第二代長子,與小10歲的三弟蘇鴻義共同接手家業。早期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在農忙之餘學習豆皮製法,貼補家用,刻苦中將蘇家6口養大成人。

蘇水木憶起當時父親每天做豆皮、送貨、種田、養豬不間斷地勞動,母親邊哺乳邊守著4口大灶的身影,從此可窺見上一代身教的「堅持」精神。

蘇水木說,他與蘇鴻義自幼睡在瀝豆皮的竹篩裡,偶爾為長輩替手而師得幾招,小學畢業就正式學習工法,蘇家因以實在的物料與工法做起口碑,豆皮從副業逐漸成為家業。

鼎盛時期,14歲的蘇水木肩負1000張豆皮,代替父親搭火車到中壢送貨;弟弟則曾開車到迪化街,交付5、6000張豆皮的訂單。然而,時代變化急劇,廉價豆皮傾銷入台,保鮮期短的新鮮手工豆皮缺乏競爭力,同業紛紛轉行,豆皮村盛況不再。

蘇水木說,為感念老一輩胼手胝足,即使4口灶僅餘2口仍滾著豆漿,灶火始終未曾熄滅。沒想到因應消費者需求,蘇家豆皮越做越大張,周邊產品也越來越多樣。自家豆皮包裹成雞捲,饕客趨之若鶩,兄弟相互扶持,也熬過了手工豆皮產業的低谷。(編輯:屈享平)11002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