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3 / 幹道匯集 迎春勸農-大東門

2021/2/9 13:56(2/9 15:5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南府城是全台古蹟最多的城市。清領城垣的城門融合在現代建築大樓,這些隱身羊腸小徑的小城門各有其特色,造就文化古都特色。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9日電)台南東區「大東門」是當今台灣府城垣殘留4座城門中,唯一位處交通要道的城門,因清朝每年立春時會在此舉辦「迎春禮」,別名「迎春門」,日治中斷,直到2017年才恢復古禮。

「大東門」是清朝雍正3年(西元1725年)台灣府建城時14座城門中最先動工的城門,城門上有木柵樓台,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改建為磚石城門;乾隆51年(西元1786年)台灣爆發林爽文事件,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再改建為兩層的城樓,以加強防禦能力,居民依城門石壁築屋而居。

日本統治台灣期間,「大東門」及「大南門」是台灣府城垣最早被修繕的兩座城門,1930年動工,1931年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東門」遭占用,城樓1952年被拆除,1955年9月「艾瑞絲」颱風造成城垣崩塌,壓垮民宅,多人當場活埋。

1974年「大東門」依清朝原貌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構造,石造城門及城垣大致維持日治時期整修後的樣貌,被列為台南市定古蹟,去年12月文化部審議通過「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為國定古蹟,「大東門」才升格為國定古蹟。

「大東門」自清朝時就有「迎春禮」的儀式,才有「迎春門」的別名,城門外的東門路2段,過去古名是「春牛埔」,每年立春時節,官方會在「大東門」迎春勸農。

清領時期記錄顯示,當時衙門會先做好春牛和芒神像,安奉到「大東門」外的春牛亭,立春前一天,城內知府等官員身穿正式官服到場致祭,再將春牛、芒神像迎進城內,巡遊市街,送到衙門安奉;立春當天,衙門舉行「鞭春禮」,由長官手執柳枝作鞭,向春牛像擊打3下,再向春牛、芒神像作揖,最後火化。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不過,清朝光緒20年(西元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清廷戰敗,隔年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迎春禮中斷;1976年台南曾恢復舉辦「祭先農」活動,在東門城「拜春牛」,1999年又全數取消,2017年又復辦。

如今的「大東門」位於交通要道,東門路、府連路及勝利路等4條幹道以此為中心向四方放射,因城門上有城樓,老台南人習慣說是「東門城」,這個圓環稱為「東門城圓環」,平時車流量極大;雖說「大東門」開放參觀,但因交通險惡,鮮有人越過車流登城,平時少見遊客。(編輯:黃世雅)11002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 /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