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巴黎台灣電影節配珍奶刈包 題材多元觀眾驚艷

2020/9/20 09:02(9/20 16:3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9日專電)第三屆巴黎台灣電影節18日晚間開幕,會中提供台式美食與抽獎活動,氣氛熱烈。觀眾反應,透過台灣電影豐富的議題,可以看見台灣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

第三屆巴黎台灣電影節Filmosa18日晚開幕放映,台灣駐法代表吳志中、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前表演廳主任勞特(Hubert Laot),以及凱布朗利博物館展覽出版暨發展部副總監鍾志佳等藝文界重要人士都來到現場。

吳志中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透過電影節團隊精準的選片,觀眾能了解台灣的情況與文化。他認為,「電影是反映現實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交流的平台。透過它,我們能一起反思不同主題,因此電影也是民主思想的表現方式」。

La Filmothèque du Quartier Latin電影院策展人柯塞(François Causse)受訪時說道,「很榮幸能和巴黎台灣電影節合作,這個團隊非常有活力,努力在巴黎推廣台灣電影 …,我們不常有機會播放這樣的電影,但我們而言,電影沒有國界。」

為了讓出席觀眾全方位感受台灣文化,開幕式雞尾酒會提供台灣餐廳、茶館以及台啤贊助的台味小點和珍奶,另也有抽獎活動。其他場次的觀眾也可透過活動拿獎品。

今年除精選電影外,更有台日歷史紀錄片與酷兒專題。電影節請來法國電影資料館台灣電影史學者倪娃法(Wafa Ghermani)、里昂第三大學教授,台灣電影學者柯漢東(Corrado Neri),與專研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化史學者李如玲進行座談,一齊探討影片的不同視界。

倪娃法受訪時表示,「這個電影節很棒的地方是它介紹了在法國不習慣看到的台灣電影,因為在法國除了蔡明亮和侯孝賢的電影之外,只看到很少的台灣電影」。

此外,本次影展的「酷兒」專題,也獲得倪娃法稱讚。她說:「酷兒電影我覺得很棒,可以看到不管早期李安的電影,還是「藍色大門」,從90年代到現在的「阿莉芙」,看看改變。台灣的同性電影很重要,沒有那麼多說中文的地方(華語圈)可以這樣代表同性的故事,這也能了解台灣特別的地方,台灣是很開放的國家」。

柯漢東則分析台灣電影的特色,「台灣電影非常豐富,有藝術電影,如蔡明亮與侯孝賢,也有非常有趣的60、70年代的劇情片,包括恐怖片或黑社會電影。另外有趣的,是一種跨文化的感覺,有台語、原住民,中國大陸還有西方的影響,都在一起。有日本、西方、中國,形成了台灣特點」。

法國觀眾Geoffrey表示,今年是第三屆影展,也是他第3年來看台灣電影。開幕播放的電影「大餓」讓他感到很驚豔,「我以為是比較快樂的,但電影走向跟平常法式或美式習慣不同,讓我們從電影中後段開始覺得意想不到」。

巴黎台灣電影節創辦人王慧茹告訴中央社,創立電影節的目的,是因為法國向來知道的台灣導演,都是李安、楊德昌等經典大師,「但台灣每年其實都有非常多的新銳導演和中生代導演」,因此她和幾位朋友一起創辦Filmosa,引介台灣新中生代導演讓法國認識。

她表示,工作人員過去兩年發現有部分法國觀眾是幾乎每場都參加,以為是熟知台灣電影的民眾,但上前詢問才發現,原來是參加開幕後,「發現電影很好看,所以每天都來,就像發現新大陸」。

王慧茹說:「我們不只是想傳達台灣電影,而是希望讓法國觀眾透過台灣電影了解台灣電影的文化,所以我們今年還做了一些紀念品,例如茄芷袋,就是要把台灣最在地的文化傳遞給法國觀眾,還有台灣的小吃等,希望和在法國的台灣人一起,把台灣文化發揚光大。」

電影節原訂今年4月舉行,卻在開幕前兩週面臨法國全面封閉而延後。這次影展也遵守每場消毒、進場前乾洗手、梅花座等衛生規範。由於開放座次僅有以往的一半,因此也將3天的影展拉長至9天,從9月18日到26日,方便更多民眾參與。(編輯:韋樞)1090920

飲酒過量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