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觀察戰後台灣報人認同 邱家宜新書分析媒體發展

2020/7/18 18:53(7/18 19: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秉弘台北18日電)台灣社會近百年間轉變多次,媒體又經歷何種改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所著「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自1949年切入,觀察4名報人的認同轉變,藉此分析媒體生態變化的面貌。

出版「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的玉山出版社,17日晚間邀請邱家宜舉行新書發表會,邱家宜親身與讀者分享她在寫作這本書所接觸的資料、心路歷程。

邱家宜開門見山地說,台灣社會中媒體面貌繁多,價值、意識型態不只不盡相同、有的甚至處於相對的極端立場。邱家宜認為,觀察台灣戰後初期的這4名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及曾虛白,他們各自的生命歷程、思想、成就等,藉此拉出脈絡,分析台灣媒體現行模樣,與過去的相異與連結。

邱家宜說,這本書其實是她的博士論文,大概在9年前完成,大學念歷史、研究所念了社會學,後來從事記者工作10多年後,希望能夠深入了解台灣媒體的狀況,所以她又回到研究所去讀博士,繼續深入研究。

若回首台灣媒體的一路發展,邱家宜說,是一個關於台灣半個多世紀來,主權動盪顛簸、文化盤根交錯、智識份子認同掙扎的故事。她解釋,政治氛圍不斷的轉變;眾多族群共處,產生許多需要關注的議題;知識份子對於應該認同、信仰何種價值,在歷程中不斷轉變。

邱家宜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本書的主軸,圍繞在這4名報人的認同,也就是感知結構。她透過觀察他們各自的認同轉變,藉此分析不同時期支撐這4名報人的價值認同,如何影響他們對媒體工作的看法,以及透過媒體傳播出去的思想。

邱家宜說,她出身於外省父親、本省母親的家庭,所以她深刻了解不同族群認同所產生價值矛盾,這也是驅使她開展這研究的原因之一。書中會針對人物作為分析主體,不是以事件為主,邱家宜說這是因為她記者本職的天性,「總是認為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對象」,認為透過人物稿,就能看見記者的功力。

這本書從1949年台灣報業開始談起,邱家宜說,「當時台灣報業舞台上,曾虛白、李萬居、雷震都活躍在舞台上,但是有一個人已經不見了,在1949年前就已經退場,就是吳濁流。」

她解釋,吳濁流代表「失落的一代」台灣人,從日治時代轉到國民政府時期的掙扎,在他的身上都能看見。他生涯與報章媒體有長時間的關係,因此邱家宜認為,吳濁流特殊的出身、經驗,能夠射映出部分台灣族群的樣貌。

邱家宜也提到,因雷震的研究、歷史定位已經非常多,所以這部研究中,本來沒有將雷震納入其中,但是她的老師林元輝提點,認為將雷震納入其中,能夠更完整的看到台灣報業在戰後國民政府時期的路線轉變,因此也將雷震收入。

媒體人的出身,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邱家宜認為,台灣人經歷清朝到日治,再從日治到民國的兩次驟變,共有三種認同轉變,從分析這4名報人各自的脈絡,能夠觀察到多角度的台灣媒體樣貌,「我想把這些人分別描述,但是又希望把這些人連結在一起。」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邱家宜解釋說,從吳濁流的身上可以完整看到這種層層堆疊的記憶與認同掙扎所留下的痕跡;而曾虛白是國民政府認同論述的生產者,影響台灣主流媒體教育深遠;出生於台灣的李萬居熱切期望能反攻大陸,代表不同主體所出現的認同不見得相同;如與台灣較無感情連帶的雷震,卻出現民主價值,主張成立「中華台灣民主國」。

對於這本書能夠出版,邱家宜也感到開心,希望透過台灣報業半個多世紀前的人物爬梳,讓人們看到現代媒體結構如此盤根錯節,其實因社會造成人們的認同不斷轉變,與人本身的背景、處境、理念不斷交纏、重置所致的結果。(編輯:陳政偉)109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