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書摘/新井一二三給美麗之島的情書 台南是台灣波士頓

2020/3/5 15:37(2023/9/17 02:0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滾燙的牛骨清湯中放入生牛肉片,稍微變色就能入口的早餐吃法,使牛肉湯成為極具特色的一道台南美食。(檔案照片/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滾燙的牛骨清湯中放入生牛肉片,稍微變色就能入口的早餐吃法,使牛肉湯成為極具特色的一道台南美食。(檔案照片/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1984年,年輕的日本女孩新井一二三首度來台,開啟她與台灣綿長深厚的情緣。多年來,她以中文寫作,出了近30本書分享她對日本社會文化的觀察。這回,她首度切換身分,用日文把她對台灣歷史、政治、社會、民生的觀察寫成「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帶日本讀者看見台灣。中央社取得部分篇章授權,讓我們從日本朋友的視角,重新認識台灣。

美食天堂台南 是台灣的波士頓

「台南可說是台灣的波士頓。居民都很富裕,家家戶戶都會讓小孩學鋼琴或小提琴。」

聽到外省人A先生這麼介紹時,老實說我有些意外。

台南古都的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時代,其實「台灣」這個地名本身乃是荷蘭人登陸台南時遇到原住民族所得知的地名。換言之台灣=台南。因此有人將台南拿來跟同樣是古都的京都比擬,相反地也有人主張「台南不是台灣的京都,而是台灣的台南」。

話又說回來,A先生雖非哈佛卻也是擁有留美博士學位的眷村子弟,說他至少有一隻腳踏在「天龍國」上應該不為過吧。這樣的他竟用羨慕般的語氣噘著嘴介紹這個人口約190萬,六大直轄市中敬陪末座,在「南部」僅次於高雄的台南(相當於日本政令指定都市的六大直轄市依人口多寡排列為新北、台中、台北、桃園、高雄、台南。新北乃前台北縣,位於台北郊外)。 

前往台南從台北搭高鐵並轉乘自強號需花費兩個小時。1936年完工的火車站,細緻堆疊得像白積木,顯得小巧美麗。2樓以前是附設西餐廳的鐵路飯店。作家米果說她小時候很期待週末跟父母外出時,能到車站2樓天花板挑高的西餐廳享用由穿著白襯衫、黑西裝褲的服務生送來的餐飲。該餐廳據說戰前是用進口的英國餐具盛裝西餐,戰後改成外省人做的中國菜,菜單上有著台灣當時還很少見的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等川菜套餐(可惜西餐廳之後隨著飯店歇業也長期關閉了)。

清朝時代就盛行「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當時清朝官府所在的台南被稱為「府城」,至今台南人仍自認為是「府城人」。台南是具有歷史地位的都市。然而高鐵通車後,來自台北的觀光客增加,與其說是受到歷史魅力吸引,更多是為了其特有的美食文化而來。

鮮蝦高湯的麵條淋上肉燥,佐以滷蛋、香菜和蒜泥等調味的擔仔麵,現在台北也吃得到,但1872年創業的老店「再發號」知名的大肉粽則是不到台南就沒得品嘗。其他像是早餐吃的牛肉湯,一人份約有一整隻虱目魚的鹹粥、蝦仁裹上絞肉和魚漿炸成的蝦卷、炒飯上鋪滿小顆蝦仁的蝦仁飯、鱔魚炒麵等,奇妙的是台南就是有許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美食。

滾燙的牛骨清湯中放入生牛肉片,稍微變色就能入口的早餐吃法(牛肉湯),完全是平常中國菜所沒有的概念。而大家習慣在大清早45點前來排隊享用,有一說是因為台南過去有牛墟可以買到新鮮牛肉,這道美食乃應運而生。也有一說太陽升起後氣溫會變熱,所以得趁著天色暗時食用。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道極具特色的美食。 

食物好吃的地方有一共通處,那就是點什麼菜都一樣好吃。在擔仔麵和肉粽店裡還可以點豬腳燉花生、蚵嗲、香腸、燙青菜等小菜和花枝丸、貢丸、魚丸、蛤蜊湯等湯品,風味就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至於台南特產的烏魚子更是好吃得沒話說。

這些台南美食一般都是由個人經營的小吃店提供,通常都是用日本人想像不到的小型餐具送上桌,所以不太容易吃飽,卻也多了邊散步邊嘗小吃的樂趣。想來應是生活富庶才有的情趣吧。相反地,豆花、紅豆冰、芒果冰等甜品類,不但分量十足,種類也繁多,可以兩三個人只點一份來吃。

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所創立的奇美博物館,是台灣最大的私人博物館。(檔案照片/奇美博物館提供)
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所創立的奇美博物館,是台灣最大的私人博物館。(檔案照片/奇美博物館提供)

誠品書店和奇美博物館

事實上外省人A先生「台南=波士頓」的說法是有一些根據的。 

首先翻開世界史年表,為躲避宗教迫害離開英格蘭的清教徒們,搭乘五月花號抵達美國東海岸波士頓等現在被稱為新英格蘭州的土地是在1620年。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登陸台南則是在僅4年後的1624年。荷蘭人還從對岸的中國招募移民,用船運送過來,台灣歷史因此有了重大轉變。換言之,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和台灣近代史幾乎是同一時期分別以波士頓和台南作為起始點。

台南也和波士頓一樣具有強烈的文化都市性格。 

例如在全台灣有超過40間店,也到香港和中國拓點,並決定於2019年進軍東京日本橋的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是台南出身的企業家。1989年第一家誠品於台北開店時,除了寬廣的空間,更讓愛書人驚豔的是架上的書以藝術和建築類為主,而且品項齊全,包含許多英日文的外文書。書店不僅歡迎顧客隨意拿起一本書站著或坐在地板上閱讀,創立當時便已附設咖啡廳,如今甚至還設置紅酒吧。也有24小時營業的店鋪。始終堅持「尊重走進書店裡的每一個人」的經營文化,因此根據統計,平均每個台灣人一年會上5次誠品書店。 

固然是理想書店,但若問如此經營方式能賺錢否,聽說是賠本的。然而工專畢業後因銷售餐廚設備事業有成的吳清友為貫徹「豐富台灣人的文化生活才有意義」的想法,據說仍不遺餘力援助誠品書店。因此當他67歲過世後,其故鄉台南市政府以其「體認到人文素養與藝術的重要性,打造出廣為華人社會知曉的書店模式」的成就審議認定為「歷史名人」。誠品書店創立於戒嚴令解除的兩年後,理想書店的出現可以說讓許多台灣人看到了言論自由的美好具象。

此外,台南還有奇美博物館,乃奇美實業創辦人也是李登輝前總統好友許文龍於1992年設立之台灣最大的私立博物館。矗立於9.5公頃的寬闊園區中,造型仿凡爾賽宮殿的奇美博物館,廣為人知的是收藏了上千把史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us)等名家小提琴,可外借優秀音樂家使用。由於也收藏許多古樂器,該部門的收藏品絕對是世界頂級。另外,西洋美術、兵器、自然科學等部門的充實度比之國立博物館也毫不遜色。

聽說台南出身的許文龍,小時候最喜歡位於住家附近的台南博物館,那是一間不收費的小型博物館。可惜戰後因為國民黨政府的「北尊南卑」政策,使得「南部」文化狀況陷入停滯,於是他下定決心「有朝一日有錢了,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博物館」。許文龍高工畢業後,從事化工塑膠等實業,但因平日喜歡演奏小提琴而開始了樂器收藏之路。奇美集團基於許文龍要將古典音樂普及於台灣民間的想法,旗下也擁有交響樂團(奇美愛樂管弦樂團)。 

企業家們的家鄉愛孕育出台南的文化土壤,在此潮流下據說台南人說的台語水準也很高。在台北,公家機關、學校、大企業的公用語言是國語,直到民主化後的今天仍持續未變。如此一來,有些人即便在家裡說的是台語,仍缺乏公開場所說正式台語的鍛鍊機會。相對地,台南的大企業連開公司會議都很理所當然地講台語。台北友人南下出差到該公司造訪後驚訝表示:「頭一次聽到水準那麼高的台語,嚇了一跳。」

「府城」的孩子—米果

雖說台南是擁有台灣最古老歷史的「府城」,飲食文化豐富,也的確備受許多有錢人愛戴,但我仍然以為外省人A先生口中「家家戶戶都會讓小孩學鋼琴或小提琴」的比喻太過誇張。搞不好是另一種版本的奇美傳說。 

為了小心起見,我直接向台南出身的米果求證。她的說法如下:

「那是真的沒錯,我小時候也學過鋼琴。我家兄弟沒有學,不過同班有男生學拉小提琴。現在已經當醫生的男同學偶爾會在醫院裡開演奏會。」 

好一個不可小覷的「府城」台南。 

現在的台南大學是日治時代的前台南師範學校,音樂教育水平一向很高,據說畢業生任教小學後,利用課餘兼差教鋼琴的比比皆是。以米果的情況來說,一開始是跟姐姐的導師學彈鋼琴,後來是跟中學的音樂老師學。要想更上一層樓的話,也可找台南神學院(1976年由來自蘇格蘭的傳教士所設立)音樂科或大學講師接受個別指導。 

米果的小學時代是1970年代。閱讀她回顧當時的文章發現居然和我所經驗過的昭和日本很類似。養樂多阿姨、玻璃瓶裝的配送鮮奶、到照相館拍攝的全家福照片。儘管日本人撤離台灣已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台灣本省人較多的南部仍瀰漫著濃厚的日本氣息。保留在台語中的日文就是見證遺物,像是榻榻米、枯立普(譯者註:Crepe,通常用來縫製內衣的皺紗棉。)、里亞卡(人力車)、美智子樣、遠足、注文。看似無脈絡可循,反而更顯得深入日常生活之中(事實上這股風潮至今仍持續著,例如已屆更年期的台灣友人都會在自己母親的推薦下飲用「命之母」(譯註:日本市售的婦女保健藥品。) 

不過我這麼寫,恐怕會造成台南人的生活方式跟日本很類似的錯誤印象,實際上仍有許多地方跟同時代的日本有所差異。

從小的地方來看,雖然台灣的小孩也會帶便當上學,卻沒有吃冷飯的習慣,每個人都會將便當蒸過後吃熱的,學校也都備有大型的便當蒸籠。米果的母親認為重新熱過的飯菜不好吃,在她讀中學、高中的6年間,每天中午都送剛做好的便當到學校給她。 

至於比較大的不同處,台灣到1980年代仍保有實質上的一夫多妻制。米果外祖母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因為兩人從小就是養女),第一次出嫁就成了側室。後來丈夫過世後,又在葬禮上被小姑的丈夫看上,再度嫁作二房。當時小姑除了當媒人外,還將自己的兩個小孩過繼給膝下無子的她。米果在書中特別提到總是穿著正統旗袍、氣質優雅的姨嬤,實在無法跟出現在電視劇中陰險邪惡的「小妾」形象相提並論。

1930年代前出生的女性應該對類似的故事習以為常。主要前提在於女孩出生後,年幼期間就有被送出去當養女的習俗。傳統觀念認為女孩反正結婚後會離家,一開始就不屬於娘家所有。偏偏離開親生父母、尤其是離開母親身邊的孩子,在外面總是會遭遇許多傷心事。現在的台灣,女性走進社會已相當普及,甚至也選出了女總統。另一方面,僅僅上兩代之前男女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仍存有顯著的差別,至今仍深刻烙印在記憶中,以至於形成出生率低於日本的陰影。

1970年代的學生在學校都需要接受「黨國教育」,據作家米果回憶,學生時期高喊「蔣總統萬歲」是家常便飯。(示意圖/圖取自海軍軍官官校網頁www.cna.edu.tw)
1970年代的學生在學校都需要接受「黨國教育」,據作家米果回憶,學生時期高喊「蔣總統萬歲」是家常便飯。(示意圖/圖取自海軍軍官官校網頁www.cna.edu.tw)

「黨國教育」時代

話題繼續回到米果的童年時代。

開始上學後,像她那樣的台南本省人也必須接受國民黨色彩強烈的教育。當時的台灣徹底實施名為「黨國教育」的權威式思想教育。

作文成績優異的米果每年都會站在禮堂前,大聲朗誦以「新學期的抱負」「將來的希望」「中秋節感言」為題的作文,每一篇文章的最後也必定都會以「立誓早日實現反攻大陸的目標,將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插在秋海棠的每一寸土地上」或是「早日反攻大陸,拯救大陸同胞脫離水深火熱的苦難」作為結語。

當時小學音樂課本中還編列了幾近於軍歌的歌曲。說到那些歌詞,居然唱著「打倒蘇聯反共產,消滅朱毛殺共匪」,令人瞠目結舌。

高喊「蔣總統萬歲」是家常便飯。成為高中生後,就連女生也得穿戴上制服、帽子接受軍事教育(台灣的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校園,都配置有「軍訓教官」的軍人負責軍事訓練和指導生活規律)。

1972年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斷交時,大家都看了抗日愛國電影《梅花》,一起發誓要打倒「日本鬼子」。1979年在南部的高雄市將民運分子一網打盡的「美麗島事件」中,比起自己學校一名老師的失蹤,更讓米果感到害怕的是通緝嫌犯視死如歸的笑容。

孩子們在學校學習國語,接受國民黨「黨國教育」的時候,她那經歷過日治時代的祖父母只會說台語和日語,連孫子們國語發音的姓名也聽不懂。相對地也給孫子們留下對日本模糊卻充滿質感與溫度的印象。

米果的父母都是小學一畢業就進入工廠做事,結婚後父親獨力開了一間紡織工廠,母親則在家養育4個小孩。父母那一代之後開始了戀愛結婚、一夫一妻制。經濟成長將中產階級的生活帶進台灣的家庭裡。黑白照片中的父母每一季都穿上新式服裝,儘管歲月更迭,但臉上不變的笑容卻是最好的證明。當然這並非放諸四海皆準,但至少意味著米果的童年時期十分幸福。

小時候聽祖母唱的日本童謠「啵、啵、啵、鴿子啵啵」,相隔40多年後她在第四台播放的NHK電視劇「山茶花文具店」又重新聽見,這才發現「啵、啵、啵原來是日文中鴿子的叫聲」,立刻寫在臉書上分享,引發許多追蹤者「我阿嬤也唱過」「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是」的廣大迴響。和祖父母間的這種交流,是好不容易越過台灣海峽而來的外省人第二代無緣享有的經驗與記憶。

外省人的「故鄉」

比較戒嚴令下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毋庸置疑在政治面和社會面都屬前者較為有力,然而論及經濟面就難分高下了。外省人多半是「軍公教」,照理說待遇要比民間好;相對上又都遠離故鄉,失去地緣、血緣和家產、長期以來處於前景黯淡的狀況,所以許多人回首從前都有種困頓窮苦的感覺。看來所謂的「高級外省人」不過只是一小部分的例外吧。

比方說外省人第二代的知名作家龍應台,身為警察子女從小在南部各地輾轉流離。文章中曾提到當時的生活貧困,父母得跟朋友借錢繳學費。後來她靠獎學金留學美國取得了博士學位。

聽米果說,台南人都希望能買土地,就算小也要蓋間自己喜歡的房子。因為南部氣溫高,窗戶大多開著,所以外面得裝上鑄鐵窗。但米果父親受不了跟監獄似的四方格鐵窗,便自行設計訂做出兩匹馬拉馬車的格子窗花,偶爾有不認識的人經過看見還會誇讚幾句。

相較之下,台北則是充斥著毫無個性的低樓層公寓。那是因為有住屋需求的人很多,加上有日治時代公家宿舍等整片土地的流通。另一方面原本無心根植於台灣的外省人,對房子比較不那麼執著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吧。根據寫有多本關於台北建築著作的作家水瓶子表示,由於1960年代到台北就職的中南部人口增多,為解決住屋不足問題,拆除原有的木屋就地重蓋45樓層、沒有電梯的水泥建築,其中一部分房子低價賣給原有住戶的外省人。

過去唱著「台北不是我的家」時,本省人的胸口確實隱隱作痛。同時另一方的台北=外省人恐怕也有「台灣不是我的家」的感受吧。對他們而言,應該回去的故鄉是中國大陸,所以戰敗流亡時用「鬼島」稱呼避難地的台灣、叫台灣人是「倭寇」。隨著回不去的日子久了,我的朋友外省人A先生儘管長年說自己是中國人,卻也無法認同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政黨政權。「親中反共」就像是解不開的智力連環套。

龍應台在回顧小學時期的文章中提到「很羨慕台灣本省人同學可以請喪假」。被迫斷捨親戚關係的外省人子弟們沒有祖父母過世的經驗,傳統祭祖的清明節也沒有讓他們除草的墓地可去,當然也不會有眾親戚聚集墳前吃便當的經驗。身為敬祖觀念根深柢固的漢民族,許多外省人第一代是在感嘆「但願早日回故鄉掃墓」中死去的。

成長於北部眷村的朱天心曾白紙黑字寫下「沒有祖墳的土地就不是故鄉」。以她家的情況來說,因為母親是台灣本省人,小時候一放暑假就會去在鄉下開醫院的外祖父家玩。像日本小孩一樣穿上浴衣、甚平(譯註:浴衣和甚平都是和服便服,前者為束腰帶的長袍,後者是五分短袖的上下身褲裝。)還會學習日本音樂教科書中的兒童歌曲;但其實以父親這一邊為主的父系家長制思想更為強烈吧。實際上家譜上列名的也只有父系親戚。

2005年後,往南移動的青年變多了,台南也成了外縣市的居民和來自日本等地的外國遊客經常造訪的觀光勝地。圖為台南著名景點林百貨。(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Ltdccba,CC BY-SA 4.0)
2005年後,往南移動的青年變多了,台南也成了外縣市的居民和來自日本等地的外國遊客經常造訪的觀光勝地。圖為台南著名景點林百貨。(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Ltdccba,CC BY-SA 4.0)

往南青年

且不論波士頓之比喻恰當與否,台南是台灣本省人文化的大本營。就此意義而言,也算是足以跟外省人集中之台北市相提並論的都市。

例如,台北最熱門觀光景點的故宮博物院,裡面陳列了國民黨政權費盡千辛萬苦搬運過來的歷代中國王朝寶物。固然那是用來證明自己政權正當性的手段之一,但要跨越台灣海峽搬運大量的寶物仍是一件難以想像的大工程。另一方面,台南有台灣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文學館,生動地展示出根植於台灣這塊土地、以原住民觀點和台灣人觀點回顧的歷史。在文學館可透過不同的耳機聽到許多原住民族語言的搖籃曲。此外也不能忘了奇美博物館的存在。

雖然在台北,原先是上海風味的小籠包和源自中國西北部的牛肉麵大受歡迎,門前老排著長長的人龍;來到了台南,即使要天亮之前起床,都非得嘗嘗別地吃不到的當地風味吧。

在台北用來彰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和蔣介石的巨大廟宇(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至今仍占據著市中心的龐大土地,不時會遭到反對派人士潑灑紅漆。而台南則是保有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建的熱遮蘭城、普羅民遮城遺址(現安平古堡、赤崁樓),還有供奉將荷蘭人趕走的漢人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祠,他的母親也被供奉於一角。他的母親田川氏是長崎平戶的武士人家女兒,鄭成功小時候曾在平戶生活過一段日子。聽說江戶時代在長崎擔任「唐通事」(中文翻譯官)的子孫至今仍在日本傳宗接代。

20年前,年輕人走出故鄉投奔的目標只有台北,但近年來考慮到台南開間小店的年輕人增多了。

最近常用「北漂」一詞形容到台北求職、遷居的現象,聽起來有股「沒有其他選擇」的無奈感。網路上列有歷代的「北漂歌曲」名單,「鹿港小鎮」「向前走」也都高居前幾名。至於在美國長大的外省人第二代王力宏搭上馬來西亞華僑黃明志饒舌配唱的「漂向北方」(2017年),其中的北字指的是台北還是北京,似乎有故意混淆之嫌,平添許多的不安感。

相對地,往南部移動則是給人有夢想、新價值觀的感覺。聽米果說,台南是部落格興起的2005年左右開始逐漸受到矚目的。一些台北傳統媒體不感興趣的話題經由新媒體得以傳播出去了。 

台南出身的年輕人從海外學成歸來,將阿嬤住過的老屋整修成漂亮的民宿了(謝宅),不僅是單獨的建築物而且整條街要推出新風格了(正興街);有的人開了專賣台南、台灣歷史相關書籍的書店(聚珍台灣),還有一百年前傳說中的百貨公司(林百貨)也捲土重來。不知不覺間台南已成了住在其他地方的台灣人和來自日本等地的外國遊客經常造訪的觀光勝地。 

台南受到外界關注後,難免會產生房租、土地增值等仕紳化(gentrification)的弊害。可是比起大家心中只有台北的時代,人們能夠一一發現中部、南部、東海岸等不同地方擁有各具特色的城鎮,這樣的時代絕對是更好的時代。相信在目標朝向南部的台灣年輕人們心中,應該認定著「台灣是我的故鄉」吧。(書摘由大田文化授權)(編輯:李怡瑤)1090305

書名:我們與台灣的距離 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
作者:新井一二三
譯者:張秋明
出版社:大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2月1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