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澎湖武聖廟 蘊藏豐富的古文物

2019/8/7 11:15(8/7 17: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澎湖縣7日電)澎湖300多年歷史的馬公武聖廟,廟堂處處可見古物,澎湖縣政府最近將廟口圓口三足石香爐等5項私有文物列為地方一般古物保存與修護。

馬公武聖廟在文化局古物遺址委員查會中,提出有包括有武聖廟堂的「圓口三足石香爐」與「大義昭垂」、「亘古無隻」、「配義與道」、「群群絕倫」等匾額,距今都超過有百年的歷史,因而列為地方一般古物來保存。

文化局指出,武聖廟的「亘古無雙」、「大義昭垂」等古物匾額,係由當時的澎湖通判蔣鏞、湖水師副總兵官詹功顯與王得祿等文武官員等駐紮澎湖時於道光年捐獻的,顯現武聖廟在清代官祀祠廟的地位,目前這些古物皆置於武聖廟2樓的文物陳列室內。

文化局表示,馬公武聖廟早在清光緒36年(西元1697年)媽宮澳西側校場,現今的澎湖防衛部東側由當時的澎協澎協尚宣興建,迄今有300多年歷史,曾先後歷經多次重修建,至1875年總鎮吳奇勳因廟堂頹廢傾圮,與通判唐世永於馬公紅木埕附近官地重建。

不久清法戰爭爆發,武聖廟也受到毀損,1891年才由總兵吳宏洛重修並增建後殿與半月池,日據時期1937年由馬公紳商發起重新拆造增高。1945年武聖廟被駐軍占用,駐軍撤離後於民國62年由里民募款重建,為現今2層樓的巍峨廟堂建築,並增建鐘鼓樓。

澎湖文化局表示,自104年起進行澎湖縣百年歷史廟宇及教堂文物普查,5年來全縣目前完成調查,指定古物有38案,不過這些古物、重要古物或國寶等,所有權仍是私人與單位所有。(編輯:孫承武)10808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