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平田晃久首次台灣個展 展現人與自然共融關係

2019/3/15 19:34(3/15 22: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15日電)以「人間自然」為名,日本中生代建築師平田晃久在台的首次個展登場,展出12件剛竣工與進行中的新作,另有多件屬於早期創作過程中的小型草模與手稿,展現他一路追尋的人與自然的共融關係。

出生於1971年的平田晃久師承伊東豊雄,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論述能力與設計實力兼具,伊東建築中最膾炙人口的 TOD's 表參道大樓便是由他操刀。2012年,他與藤本壯介、乾久美子兩位建築師也以日本館「Home for All: Is Architecture Here Possible?」拿下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

平田晃久與台灣的淵源起於高雄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競圖案,後又參與台南市美術館與多件民間集合住宅、商業複合設施的設計案。在「人間自然」開展記者會上,平田晃久娓娓訴說了他在建築中始終堅持、與自然交纏相容的概念原因。

平田晃久說自己從小就熱愛觀察昆蟲,也因為經常走入大自然環境,他開始思考,「為什麼我住在現代封閉的建築裡,但外面卻有另外的空間是棲息了那麼多鳥、蟲等自然生物?」後來的他,雖然選擇了建築為專業與職業,但他不斷思考與實驗的方向仍與自然相關,「建築是很人工的產物,要如何更靠近自然?」

他的建築思想強調「纏繞的相容性」,為了解釋這說來抽象的字詞,平田晃久要大家進到海底世界想像一個畫面:「海底粗糙的岩石是海藻的生長環境,海藻與岩石之間的縫隙又是魚類產卵的所在。他們都是各別存在的個體,卻也是彼此相互交纏的關係。」

在個展中,透過展出的模型、手稿與訪談影片畫面,可見平田晃久作品中不斷強調的「建築與人們生活與外在自然環境的共融關係」。擅常使用線條的他,並不單將建築中的線條作為切割空間的方式,而是以生態圈的概念賦予了每個空間之間的關聯與相通自由。

平田晃久也說,日本311大地震後,整個社會對於建築與建築師開始抱持懷疑與否定的態度,這讓他也不斷反省自己、反省過去的建築是否都太著重所謂設計理念而忘了與周遭現實對話,也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他更在意人們如何在建築空間裡找到自由活動空間的可能,如何找到與自然相處共生的可能。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將於3月16日至6月23日在忠泰美術館展出。(編輯:黃于)10803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