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媒讚金庸 過往嫌隙略不提
(中央社台北31日電)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昨天去世後,中共官媒大幅報導,並讚揚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深具愛國情懷。但對於金庸過去與中共當局之間的嫌隙,報導未見隻字片語。
金庸逝世後,人民網、新華網、央視新聞、中新網等官媒在相關新聞均引用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的名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題,緬懷他的一生經歷及其作品並多所讚揚。
報導均為金庸冠上「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的頭銜。
人民網指金庸曾被聘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制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他曾形容基本法是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的「創造性的傑作」,奠定了依法治港的法律基石。1990年,歷時4年8個月的基本法起草工作結束,金庸還提筆寫下「一字千金籌善法,三番四複問良規」的詩句。
新華網專訪多名金庸友人,引述香港漫畫家李志清讚揚金庸的作品「表達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愛國情懷、忠貞的愛情等人類美好的情感,鼓勵人心向善」;香港雲通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符俊傑評價金庸「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對國家有信念,為人忠厚」。
央視新聞也發出多則報導,讚揚金庸關注時事、有社會責任感,把家國情懷融入自己的作品;「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金庸的真實寫照。
中新網今天早上發出一則專文讚揚金庸還是一代報人,並指他從高中時期寫壁報諷刺訓導主任開始,與報紙結下不解之緣,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35年。
報導還讚揚金庸是一位出色的社評家,寫有近兩萬篇社評、短評,切中時弊,筆鋒雄健犀利,產生了很大影響,曾獲讚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家」。
雖然中共官媒大篇幅介紹金庸的生平與作品,並多所肯定,但對於當初金庸是因為不滿思想控制,才離開左派大公報轉而創辦明報,並持續反對文化大革命,還一度成為左派眼中釘等,報導隻字未提。
此外,金庸曾大力支持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並因此成為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接見的第一位港人;後來因為六四事件,金庸憤辭「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與鄧小平決裂。他與鄧小平的恩怨情仇,也未見隻字片語。(編輯:楊昇儒/周慧盈)10710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