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鎮川的耳東劇團搭舞台 要年輕人大膽玩一玩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13日電)「丟出去就對了!他們可以的,就讓年輕人玩吧。想當年,小燕姊也是這麼對我的。」從影視娛樂圈製作人跨足劇場的陳鎮川,推出「耳東青春期創作計畫」,支持年輕創作者邁開創作第一步。
2016年,陳鎮川創立耳東劇團,正式跨足劇場圈。不知情的人,或許以為他只是運用現有的影視娛樂資源玩票,實際上,從創團作「服妖之鑑」鎖定台灣原創、中型劇場製作規模的路數,到今年「耳東青春期創作計畫」,給予年輕創作者資源、支持發表作品的企圖,陳鎮川一步步走得踏實。
「耳東青春期創作計畫」一號推新銳導演羅棋諠的「船到橋頭自然捲」,甫從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的她,主修導演,從小卻是古典音樂科班出身,因此在她身上,擁有從音樂角度切入、發展作品的創作模式,那與傳統以文本為根底的劇場表現大不相同。
在這次作品中,羅棋諠以所有人都會面臨的「情緒」為主題,試圖以無語言、充滿音樂性的幽默手法,提醒大家面對情緒來臨時可以採行的輕鬆心態。
陳鎮川本來就愛看演出,從國內外的舞台劇、音樂劇、傳統戲曲,乃至學校裡頭的學生製作,只要有空,他與劇團夥伴陳曉潔、吳季娟都不放過。正因看得多,他們觀察到年輕創作者的能見度、原創的能量越來越不足,很根本的原因並非年輕人沒有創意,「而是他們沒有資源,且束縛與限制過多」,現任耳東劇團團長的陳曉潔說。
透過「耳東青春期創作計畫」,陳鎮川以自己的資源試圖「養成」有創意想法而沒有資源舞台的年輕創作者,他說常想起90年代,自己還在小燕姊(張小燕)手下工作時受到的對待,「她就是一句交辦,就放心放手讓我們年輕人做事,我能參與金曲獎的製作,就是那樣開始」。
抱持著那樣的初心,面對年輕創作者的工作過程,陳鎮川幾乎是個隱形人,不給創作上的意見,只是低調在背後支持陪伴,「我怕給了意見就是給人壓力,也怕幫倒忙,就讓他們玩,讓他們決定自己的樣子。支持這樣的事,本來就不是想著賺錢或怕賠錢,年輕人的能量,可能像是散彈槍,但只要裡頭一小顆子彈發揮了,被大家看到了,他們就可能繼續往下走了」。
「耳東青春期創作計畫」一號「船到橋頭自然捲」將於9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華山烏梅劇院演出。(編輯:張芷瑄)10709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