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花重現19世紀場景 陳耀昌寫台灣多族共生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23日電)19世紀,美國商船羅妹號在台灣現今屏東墾丁海岸觸礁沉沒,生還者上岸遭殺害,一場多方的外交交涉從此展開。醫師作家陳耀昌寫的這部歷史小說,以原住民為主體,呈現150年前台灣多族群共生的景象。
這部20萬字的歷史小說「傀儡花」2016年獲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公共電視今天宣布,將由導演曹瑞原執導,知名戲劇編劇施如芳、甫獲台灣歷史小說獎首獎的柯宗明改編陳耀昌原著,製作旗艦歷史劇傀儡花。
本行台大醫師,陳耀昌執筆撰寫雜誌專欄多年,讀者對他帶科學分析的筆調並不陌生,但是什麼原因驅動他跨界寫小說?
他回溯15年前,聽叔叔說家族祖先有荷蘭「查某祖」,引發他的探究動機,著手收集閱讀荷蘭人在台灣的相關歷史。他笑說,求診病人來自四面八方,使他的資料來源豐富多樣。
他展示多年前在首爾旅館信紙上,構思人物角色和時間軸的草稿。這是他展開歷史小說冒險之旅的開端,2012年他出版第一部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寫荷蘭、平埔族和漢人大融合的時代。那年他63歲。
被問到旅館信紙那個一切的開端如何發生,他說:「醒來就寫,沒想那麼多。」台灣從此多了一個歷史小說家。
而台灣何止三族,陳耀昌讀史發現,南台灣1867年發生的一起船難,引發當時美國駐廈門外交官員李仙得對台灣的興趣,八度走訪台灣,他描繪的台灣社會多族並立,福佬、客家、平埔和不同族原住民,彼此間有不同程度的競合關係。
陳耀昌強調,台灣是多族群、多元文化社會。「傀儡花」就是想以1867年發生在台灣的國際事件為背景,寫出台灣族群融合的陣痛。
故事自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台灣南部觸礁,生還船員上岸後遭原住民殺害為起點。那時台灣淡水、安平,後來又加上雞籠和打狗開通商口岸,海上交通日益頻繁,美國顧及航海人員的安全,外交官出面交涉。
美國人在福爾摩沙遇害衍生的外交事件,凸顯清朝政府視發事地點恆春半島既非版圖,居民也不是「華民」。美國外交官發現清朝官員對在地的情況認識泛泛,於是直接與原住民談判,原住民的主體性清晰浮現。
傀儡花的故事有美軍首度出現在台灣海域並試圖登陸,但被斯卡羅族原住民擊敗,及首位美軍軍官在台灣陣亡的真實歷史情節。
陳耀昌說,這對台灣與美國的外交史、美國海軍史及美軍在太平洋的發展史,都具里程碑意義。
他又說:「我要強調台灣人與外國人簽署的第一份國際條約,是台灣原住民簽的。傀儡花的故事主角當然是原住民。」
他提及寫台灣史小說有個很大的缺憾,就是「台灣觀點」的史料太少。他說:「過去歷史敘述非原住民觀點,所以我加入原住民觀點。」
寫戰爭就要有愛情來襯托,陳耀昌創造出父母分別是客家和原住民的女性角色蝶妹,她通曉父母雙邊語言,跟隨西方傳教士習醫的過程,又學了英語,讓她足以擔任各族群間溝通者,貫串整個故事。在充斥著戰事氣氛和外交談判的陽剛故事中,蝶妹成為鮮明的亮點。
蝶妹也是全書中,陳耀昌最喜愛的角色,至於那個演員適合演蝶妹,陳耀昌不答,回說:「尊重導演意願。」他一面說,演員最好能兼具野性和知性美,「這個角色不能只有美貌,沒有涵養是不行的。」
至今持續看診的陳耀昌埋首寫歷史小說的線軸起點,是聽說家族有荷蘭血統,問他追索的結果,他答說:「沒有完全確定。」「陳醫師」這趟歷史小說之旅,顯然還沒有終點。(編輯:管中維)10703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