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戲劇節10年 跨越隔閡尋回互助精神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4日電)「透過戲劇節,我們找到帶領青少年戲劇創作的模式,重現傳統農村住很遠、心很近,庄頭要做事,大家袖子捲起一起做的跨越一切的精神」,面對創立10年的草草戲劇節,創辦人汪兆謙如此說。
草草戲劇節是嘉義在地阮劇團創辦的活動,從2009年起,每年初春三月,針對嘉南一帶熱愛戲劇活動的青少年與在地居民,推出結合戲劇與舞蹈演出、戶外表演、市集、講座、影展等多元活動的大型戲劇節。
今年適逢草草戲劇節10週年,阮劇團團長汪兆謙說,這是劇團的大年,劇團以「拾圓」為主題,在17、18日與24、25日,共兩個週末,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園區推出影展、市集等系列活動。
今年戲劇節共有青少年劇場、草草OFF、草草開唱、草草影展、草草講堂、草草市集等六大項目,結合在地學子、商家、獨立書店與社團等單位,總計超過上百場的戶外演出與活動,另有青少年劇作「拾圓」,由阮劇團副團長陳盈達擔任總導演,率領30位素人青少年集體創作、以自己的生命故事編創演出粉墨登台。
當年啟動藝術節,汪兆謙懷抱著一個精神,打開劇場,讓藝術家走出去,請民眾走進來,所有人都是在一起的,沒有誰高尚或誰不一樣,接近藝術,沒那麼困難;於是,草地上有各式的演出,講座活動裡有小小孩跟藝術工作者一起討論對話,甚至,不同國家的參與者、不同領域的工作者也一起交流歡笑。
以今年為例,藝術節除了串聯在地的書店一起參與活動,更邀請一群下班後會聚在一起練習武術的印尼移工們表演武術;汪兆謙說,台灣人長久以來只習慣看熟悉的事物,一直在同溫層,這些移工朋友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關注太少,這次希望大家能彼此交流,也交個朋友。
回首10年,草草戲劇節一開始只是幾個高中戲劇社團的聯演,觀眾人數不過2、3百人,直到去年,已有上百場的演出與活動在戲劇節展開,參與人數逼近8000人。而此刻,汪兆謙將挑戰另一件事:參與者需繳交入園費新台幣100元。
汪兆謙說,過去幾年在園區的戲劇節活動,除了欣賞劇場內的演出需要付費購票,其餘都是免費,他認為,經過這些日子的努力,嘉義觀眾不再視進劇場為畏途,是時候開始推廣軟性文化財也需付費的觀念。
汪兆謙是土生土長的嘉義人,直到大學才北上求學,最後仍選擇回家鄉創團。
他說,自己的故鄉不是首都台北,甚至連二線城市都不是,但台灣正處在一個世代交替的關口,是許多領域與觀念的新舊轉換交接點,一個鄉下的劇團,一直想翻轉的,其實是「話語權並非都得在都會」,也許,下一波的能量就在非都會地帶。(編輯:施燕飛/梁君棣)10703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