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二二八武裝反抗 二七部隊歷史圖像重現

2018/1/20 17:30(1/20 17:4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20日電)二二八事件中,中部地區武裝民兵隊伍「二七部隊」的故事鮮為人知,70年後,研究人員試圖爬梳出當年這批20多歲出頭年輕人的清楚面貌,也呼籲更多年輕學者投入研究。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楊翠主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的「青春二二八:二七部隊的抵抗、挫折和流轉」,集結學術論文以及包括作家李喬等人的演講和文章,重現二七部隊的歷史圖像。

新書發表會今天在台北舉行,二七部隊成員、現年92歲的黃金島在兒子的陪同下特地從台中北上參與。他坐在輪椅上未發言,發表會尾聲接受全場鼓掌,他也揮手致意。

黃金島當年擔任二七部隊警備隊長,指揮埔里烏牛欄戰役與國府軍對抗,失敗後逃亡,後於1952年牽涉古瑞明叛亂案被捕,坐牢24年。

楊翠致詞時表示,處理國家問題的大敘事,諸如二七部隊的研究,現屬非主流研究題目。然而有關二二八事件仍有很多歷史細節還沒弄清楚,如沒能建構起記憶,就難以建立歷史正義,轉型正義也難達成。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二七部隊的建立,被許多學者專家認為是戰後初期中台灣最具指標性的事件。

「青春二二八」論文作者之一、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所助理教授陳瀅州說,二七部隊是重要的一支青年部隊,他們捨台中市區,選擇進入山區當游擊隊,為的是不讓21師進城殺戮。

陳瀅州讀李喬的作品,發現二二八研究有很大斷層,進而整理出6部直接或間接提到二七部隊的長篇小說,包括李喬「埋冤一九四七埋冤」、陳玉慧「海神家族」等。

根據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蘇瑞鏘的研究,二七部隊成立於3月6日(一說3月4日),至3月16日與國府軍發生激戰,因無法支撐下去而解散,主要領導人有謝雪紅和鍾逸人等,參與者多為青年及學生。

蘇瑞鏘指出,與期望透過政治交涉溫和手段解決官民衝突的意見不同,二七部隊代表的是主張號召民眾武力對抗當局。他找出54名參與二七部隊的成員,他們多為男性,少數幾名女性從事醫護工作,當時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具世代意義。

身為台中人,蘇瑞鏘坦承以前不知道太多二七部隊的事,著手展開研究時,發現資料破碎。他期望有更多人從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如原住民、客家族群參與成員等。

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瓊華以謝雪紅為研究主體,「左獨」謝雪紅當年被指是二二八的逃兵,逃到中國大陸,而後又在中國遭鬥爭。

林瓊華指出,謝雪紅是社會主義者而非民族主意者,她代表的左翼價值是台灣的歷史資產,有待台灣青年進一步探索和深思。10701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