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從山水行者角度 看中國山水畫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4日電)有人說,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在於意境,如果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去看山水畫,未知能否把意境和實境結合起來。
這種假設未可知,但在兩岸及香港頗為知名的作家劉克襄,今天就從「山水行者」的角度詮釋山水畫,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為香港的山水畫和登山愛好者帶來新的角度。
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正在舉行名為「似重若輕」的水墨展,當中有山水畫和書法等。
為配合展覽,「M+」水墨策展人馬唯中邀請了劉克襄這位現代「徐霞客」來港,從登山和旅行的經驗來解讀山水畫。演講於下午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
劉克襄在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首先從今年2月應邀到杭州良渚談起。
他說,衍生自浙江的良渚文化所帶來的美學,是江南文化的底蘊,而「渚」字指的是水面的小陸地,而且特指肥沃的陸地。
話題一轉,劉克襄帶領在座約兩百名聽眾走進南北宋的山水畫裡。
他說,南宋山水畫畫出江南小景,與北宋山水畫的「高」與「大」截然不同。
在南宋水山畫裡,可以看到「渚」,與「渚」字類似的字還有「汀」、「埭」、「涌」、「瀝」、「涇」、「洋」等;這些字所代表的景,在山水畫裡都可以領略到。
劉克襄用幻燈片展示了宋代、元朝及明代的一些山水畫,如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明代沈周的溪山行旅,並指出畫裡的洲渚、水渚等。
他又以近代中國大陸畫家李可染的畫作為例,當中有泥渚和蘆渚,這都是頗新的景象。在富春山居圖中更有沙渚、漁渚、鳧渚和渚埠。
劉克襄認為,以上每一組詞語都豐富了以江南為主題的山水畫內涵。
相對於江南山水畫,他說,嶺南山水畫所呈現的略有不同。
他以香港為例,本地許多地名有「滘」、「瀝」、「涌」等字,這些地方衍生出香港生活環境的多樣性,比如紅樹林和基圍都與「涌」有關。
這些水邊的地方,在嶺南山水畫裡都有。
至於嶺南的山,有「畲」、「輋」、「坳」、「坑」、「嶂」、「夫」、「冲」和「屻」等;江南則有「嶴」、「岙」、「嶺」、「埠」、「畈」和「崗」等。
這些字所呈現的一些景象,也會在江南和嶺南山水畫的某個角落裡找到。
劉克襄的著作甚多,不少都與登山和對大自然的觀察有關。他經常來港登山,曾創作「四分之三的香港」,在港擁有不少讀者。10611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