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烏坵燈塔復燈 高丹華: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2017/7/21 15:21(7/21 22: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烏坵燈塔復燈系列報導之2(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21日電)烏坵燈塔復燈倒數計時,適逢推動者--烏坵鄉民高丹華父親逝世10週年;高丹華說,父親臨終時念茲在茲的就是燈塔何時再發光?如今可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高丹華的曾祖父高珍參與興建烏坵燈塔,袓父高瑞翁、父親高金振,以及外曾祖父蔡土球、外袓父蔡能和舅舅蔡雲清,兩家三代都是燈塔守護者。高丹華說:「我是被烏坵燈塔撫養長大的。」

「燈塔是父親一生的使命」,高丹華說,即便烏坵進入軍管,她的父親無法每天親近燈塔,但還是堅持善盡燈塔看守員的職責,「他以精神和實際行動捍衛烏坵燈塔」。

不過,高丹華說,「爸爸從來沒有告訴我要為燈塔做什麼,可是從他身上,我看到我要為烏坵燈塔做些什麼」。這就是高丹華投入推動烏坵燈塔復燈和升格為國定古蹟的初衷。

高丹華是在民國86年左右,才發現家裡有一塊燈塔的石頭,也才知道所有與燈塔有關的東西,她的父親都十分珍惜,仔細的收藏著;她說,「即便是與燈塔相關的公文,父親也會抄抄寫寫,記錄下來」。

正當高丹華看到整個家族與燈塔息息相關之際,台灣文化資產保護觀念也漸上軌道,高丹華了解「烏坵燈塔不只是烏坵的資產,也是台灣的文化資產」。

於是,她開始投入烏坵燈塔保存工作,向相關部會大聲疾呼「烏坵燈塔應該再發光,恢復原有功能,發揮它的精神和文化歷史意義。」轉眼之間,20個寒暑過去了,期間,她間接促成了烏坵燈塔在95年成為金門縣定古蹟。

隔年,高金振過世。高丹華永遠記得父親臨終時說的兩句話:烏坵燈塔為什麼不發光、烏坵交通為什麼這麼不方便?她說,「父親過世到今年正好滿10年,復燈正可告慰他在天之靈」。

除了父親的精神感召,以及家人全力的支持和無盡的奉獻,高丹華要感謝許多識與不識的朋友協助。她說,很多人起初根本不知道烏坵燈塔在哪裡,而在「百人登島」行動後,她不再是一個孤獨的燈塔搶救者了。

96年9月的「航向烏坵,千人傳千愛,百人來登島」活動,以烏坵解嚴和燈塔重新發光為訴求,最後有100多人參與。高丹華要特別感謝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和已故的「319鄉向前行」的Blue藍啟瑞,在烏坵議題上一路相挺。但是她很遺憾去年過世的Blue無法看到燈塔復燈。

推動過程中,高丹華到處陳情。她說,唯有立委蔡適應辦公室積極明快地處理,展現對文化資產和公部門監督的力道。

高丹華同時要感謝交通部航港局,她說,自己也是公務員出身,面對民眾陳情,航港局是少數不但不會推皮球,反而會積極檢討改善的公部門,展現政府單位應有的魄力和擔當。

此外,高丹華也提到與航港局次長祈文中的一段淵源。她說,在蒐集資料時,看到日本戰敗後,大陸派遣16名燈塔守接收台灣燈塔,她的祖父高瑞翁是其中之一;而當時燈塔主管祈達,就是祈文中的父親。高丹華說,「沒想到,我能認識祈達的兒子」。10607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烏坵燈塔復燈 被遺忘島嶼重獲歷史座標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