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興起「女性空間」成思想交流新場所

推薦閱讀
走訪北京的書店可以觀察到有不少書店設立專區,擺放與性別議題相關的書籍,舉凡法律制度、女性文學、性別研究、婦女史無一不缺,也有標榜女性主義研究書籍的專業書店,吸引不少人前往。
在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遠在朝陽區半壁店1號文化產業園的「另一個書屋」,走進書屋映入眼簾的是,有著斗大字樣的「我無法沈默」橫幅,橫幅後的牆上貼滿中國婦女運動的經典人物,如抗日期間投身婦女運動的史良、創辦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張桂梅;也有女性主義研究的知名人物,包括美國自由派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日本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書店的牆角也貼著許多客人互相激勵的句子,鼓勵身為女性要獨立自主。



而在三里屯的中信書店也有一區為性別議題研究的空間,主要以法國作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等西方知名人物為主,同時也有展示中國社會學家李銀河的著作。其中,台灣作家林奕含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陳列其中。
記者從這些書店觀察到,展示架上關於性別議題的著作,絕大多數來自歐美、日本等地,源自中國本地的著作並不多,關於中國性別議題的書籍大多是討論中國歷史的女性研究,舉凡纏足、清代女性研究等,而關於現代中國性別議題的著作較少。
這些書店因為販售性別議題研究的諸多書籍,成為不少對性別議題有興趣的讀者相聚或提供知識交流的去處,是中國社群平台小紅書上熱門的打卡景點。另外,在北京的朝陽區也有自今年3月開始試營運的女性友好空間,為女性創業者、女性數位遊民提供辦公場所。
除了在書店、商業化營運的模式中提供女性空間,位在東城區北鑼鼓巷的一間酒吧,每週三晚間都會舉辦「女性誇誇會」,藉由彼此誇獎提供女性找回自信的空間。活動主持人介紹,過去是賣古著起家,當時發現女顧客在試衣時常感到容貌焦慮,因而自多年前開始舉辦「女性誇誇會」,提供女性一個接受他人誇獎的空間,活動進行方式為每3分鐘交換一次聊天對象,從對方的外表、職業、就學等方面給予鼓勵。
3月的某個週三晚上,有近20名女性參加活動,不少人是在北京讀研究所、工作,來到這放鬆心情、化解焦慮,在談話中互相鼓勵,也藉由知識的分享增長彼此認知。
從這些走訪中發現,北京的「女性空間」提供女性理解社會脈動的環境,藉此發現在同溫層的女性最近的流行愛好、關注議題,期許在這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同時,這些散落在城市各地的空間,就像是撒在北京街道上的陽光,為這座城市的女性帶來溫暖。
中國現今社會給予性別議題的討論空間並不大,2015年「女權五姊妹」被捕後,在中國關於性別、女性權益活動都遭到限制,但性別議題的範圍寬而廣,舉凡自身對性別的認同,到對性別知識的好奇都屬於其中,而「女性空間」更是為其提供交流性別議題知識的場所。在中國,性別議題仍在以微小、個人化的方式繼續流傳。(編輯:陳鎧妤)11403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