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之鄉販售假羽絨被 官媒打假掀行業實情
(中央社台北25日電)在中國有「紡織之鄉」之稱的江蘇省南通市,官媒央視指當地企業販售填充了偽劣品的假羽絨被,這已是市場上公開的秘密。業內人士指出,除了企業的誠信問題,此事也體現出羽絨成本大漲的影響。
央視財經節目24日發布調查稱,在對南通部分電商公司暗訪發現,一些網售低價羽絨服存在填充物造假的情況,為了控制成本,以「飛絲」冒充「羽絨」,並偽造質檢報告。所謂「飛絲」,是指在羽絨加工過程中,從羽毛上脫落下來的單根短絲。
報導說,同樣一款外觀的羽絨被,充90%羽絨,成本人民幣800元(約新台幣3600元);充「高絲」,成本只要400元。這些不達標的假羽絨被除了被消費者買回家中,也會流向飯店、民宿等場所。
在央視報導之後,南通市場監管局今天發布通報,稱有關部門已連夜進行現場檢查,針對相關經營主體的違法行為,已查封扣押、立案查處等,並將持續對全市家紡企業進行排查,嚴厲打擊「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
第一財經今天報導指出,南通假羽絨服、羽絨被並非個案,11月初在服飾企業集中的浙江湖州市織里鎮,當地公安搗毀一個生產、銷售偽劣羽絨服窩點,涉案企業用「粉碎毛」來生產羽絨服,以降低成本。
報導說,粉碎毛、飛絲材料是由鴨、鵝毛的邊角廢料粉碎以後成為絲絨狀,生產成羽絨製品後保暖效果差,還存在致病風險。
在業內看來,除了涉案企業缺乏誠信,「以次充好」牟利外,也側面反映了羽絨價格持續上漲對低端羽絨生產企業的衝擊。
山東畜牧協會種鴨聯盟理事長劉長勝說,今年原毛價格最高時年增3成到4成。企業生產成本在增加,消費者購買羽絨產品也更貴。
報導說,造成這一輪羽絨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的豬肉價格較低,豬肉消費成長影響了鴨鵝的肉類需求,進而影響到鴨鵝的養殖。
報導指出,近期羽絨價格呈現逐步下行的狀態,下游成本壓力也在緩解,這也和禽類出欄數在逐步回升有關。(編輯:張淑伶/陳鎧妤)11311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