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胞胎家庭求捐款 專家籲完善育兒補貼
(中央社台北3日電)深圳一對已有兩名兒女的夫婦生了四胞胎,因經濟困難在網上求助,再度掀起中國生育補助的討論。人口專家何亞福撰文指出,中國育兒補貼仍太少,又只補貼第二胎和第三胎,難以提升生育意願,呼籲中國應頒布補貼政策,分擔一部分育兒成本。
據瀟湘晨報報導,深圳有對夫妻已有兩個孩子,近日生下第三胎為四胞胎。由於早產,4名嬰兒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一個月,預計需花費人民幣20萬元(約新台幣90萬元)。孩子的父親陳先生日前表示,他與妻子都在深圳一家公司就職,每月收入約1萬元。妻子為照顧6個孩子辭去工作,自己收入微薄,希望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
此事經陸媒報導後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不少留言批評這對夫妻沒有考量到經濟狀況執意生孩子。新媒體平台「冰川思想庫」今天發表人口學者何亞福針對此事的評論文章,他指出,目前中國部分地方政府陸續頒布育兒補貼政策,但補貼金額普遍太少,不能顯著提升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呼籲中國應頒布生育、育兒補貼政策,分擔一部分育兒成本。
文章點出,大多數地方頒布的育兒補貼政策只補貼第二胎和第三胎。去年杭州市頒布生育補助政策,包括孕產補助和育兒補助兩類。孕產補助方面,懷孕(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2000元和5000元。育兒補助方面,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則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5000元和2萬元。
文章提到,父母承擔撫養孩子的成本,孩子長大後工作,為國家貢獻稅收,受益的是國家。對於大部分家庭而言,生育和撫養孩子是負收益;而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一生所創造的社會財富會大於所消耗的社會財富,對於國家來說是正收益。因此,一個家庭生育和撫養孩子其實是以極大的成本為國家、社會貢獻。
文章指出,現代社會的稅收制度和社會養老制度,實際上是多生孩子的家庭補貼不生孩子的家庭,不生孩子的家庭將來領的養老金有一部分也是來自多生孩子的家庭所納的稅,生育率越低,養老負擔越重。此外,用養老金購買的產品或服務也需由工作人口提供,若未來大部分人都已退休,服務業蕭條,到時的商品及服務價格會提高,養老金更容易貶值。
文章指出,目前中國已有「社會化養老」的現象,但總體而言還沒出現「社會化養幼」,生育和撫養孩子的成本主要還是由家庭承擔,導致生育率不斷下降。鑒於中國已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中國的生育率在人口1億以上的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補貼生育就顯得非常迫切。
作者於文末提到,對於個人和家庭來說,有生育和不生育的自由;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若生育率一直低於更替水準,人口長期萎縮,可能導致國力和經濟衰退、國家以及民族後繼乏人。「在低生育率的情況下,提高生育率就是利國利民的舉措,所以把補貼生育也作為財政支出的一個項目,是公平合理的」。(編輯:謝怡璇/周慧盈)11309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