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美經濟科技競爭 中國學者:需要談判穩定邊界

2024/3/31 14:3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31日電)中國學者認為,APEC舊金山峰會後,中美關係趨穩,不過經濟、科技等領域競爭難解,恐也左右雙邊關係發展,必須採取談判模式持續洽談,為彼此找到一個「穩定邊界」。

澎湃新聞報導,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日前出席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第6屆戰略與安全國際論壇」,他於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分析普遍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APEC舊金山峰會場邊會晤後,中美關係達到一定程度的穩定。

達巍表示,中美關係穩定了不少,不過稱不上「改善」;中美領導人會晤向各自國內、全世界傳遞強烈訊號,漸進式地影響兩國在不同領域互動氛圍,這也是現階段能夠做的事情;領導人的政治意願成為雙邊關係穩定的關鍵。

達巍認為,中美目前在經濟產業政策或技術領域的摩擦尚看不到解方,如果想要獲得突破,只能循各個領域談判模式,這需要兩國專業人員長達2至3年的談判,才有可能爭取到一個穩定邊界。

他舉例,歷經數年溝通磋商,2022年8月中美監管機構簽署合作協定,依法推進跨境審計監管合作,這可以視為中美穩定邊界的嘗試。

「現在中美既沒有開始這樣的談判,也沒有時間去談判」,達巍坦言,儘管現況是這樣,仍應以動態眼光看待中美關係,只要中美彼此積極訊號多了,大環境就會改變,進而停止往負面方向前進,這是中長期可以努力的方向。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史丹佛大學研究員、中國問題學者馮稼時(Thomas Fingar)認為,先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上達成基本共識,這才具備穩定中美關係的前提;儘管中美民間交流恢復中,不過在政治環境影響下,中美民間看似熱絡的互動可以發揮什麼作用,這還是要打個問號。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建議,美國政府應該檢視過去幾年所推出的政策,評估哪些有效、哪些無效,以及是否需要調整實體清單(Entity List)。(編輯:周慧盈)113033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