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經濟低迷 習近平陷仍將東升西降迷思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在新興產業如電動車等領域大有斬獲,以致當前雖經濟低迷,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仍深信終將「東升西降」,但專家分析,電動車等產業所獲致的進步,仍難彌補中國在其他方面導致的拖累。
紐約時報中文網今天報導,習近平多年前曾宣稱「東升西降」,現在看來即使不是狂妄自大,也是言之過早,因眼下中國經濟不振人口減少又老齡化,加上競爭對手美國已經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領先。
綜上所述,分析中國可能在完全成為超級大國之前就達到頂峰的評論益增。
像是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說,中國根本就是個「達峰大國」(peaking power):經濟增長放緩但尚未停止的國家。
但習近平似乎不為所動,仍堅信自己的政策能確保中國崛起,這些政策包括黨的廣泛控制,以及由國家主導投資電動車和半導體等行業。
貝克利表示,中國領導層的「信條似乎是『我們的增長速度不會像以前那樣快,但我們將透過控制全球經濟的關鍵部分來獲得對貿易夥伴的更大影響力』」。
不過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研究員羅蘭(Nadège Rolland)說:「他們將技術視為他們面臨的每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經濟、環境、人口、社會,如果他們不能在這個領域取得足夠的進展,對他們來說會非常困難。」
因此若干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的命運取決於習近平對技術的押注能否獲得回報,但特定行業如電動車等所獲致的進步,仍不足以彌補消費者信心下降、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負債累累造成的拖累。
再者,中國期待藉由布局產業變革而獲利也遭遇限制。中國南京大學外交政策學者朱鋒受訪表示,現在中國面臨來自其他大國更加根深蒂固的敵意,包括美國、日本和歐洲擔心失去就業機會和工業實力。
他說,因此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激增——受益於大量政府補貼——可能會再次加劇貿易緊張局勢,經濟和外交壓力「這個對中國提出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即因如此,據香港南華早報6日報導,由於美國主導科技管制的權限,以及益增的地域政治嫌隙和貿易爭端加劇當前局勢,分析指出,美中之間加深的經濟差距可能使得華府占上風。
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法學博士傅蔚剛表示:「面對益增的GDP差距,北京需要提振經濟成長,這可能意味著,當中國與美國和其他大國磋商吸引投資或其他經貿問題,北京將發覺本身處於不利的地位。」
中國美國商會前主席、美國博欽(Perkins Coie)律師事務所北京辦事處合夥人齊默曼(James Zimmerman)表示,北京招致批評在於無法或無意採取修正行動解決當前經濟難題。
他說,如此只會使得問題更加凸顯,並說:「若北京依然故我,中國將永遠不會超越美國,並可能越來越糟。」(編輯:曹宇帆/唐佩君)1130311
- 2025/01/03 05:01
- 2025/01/02 19:52
- 2025/01/02 18:40
- 2025/01/01 22:46
- 2025/01/01 14:00
- 2025/01/01 07: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