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經濟學家籲中國量化寬鬆 以化解債務危機

2024/1/22 10:4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2日電)中國經濟學家陶冬認為,中國要化解房企債務危機,必須採取大動作,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是選項;他並指香港經濟正處於信心危機之中。

香港經濟日報今天刊登了對陶冬的專訪。他說,中國經濟今天面對的問題與過去10多年不同,「過去是增槓桿,現在是去槓桿,大環境不一樣,信用週期不同,所以政策工具也需要作出調整」。

他表示,短期來說,若中國房地產持續往下走,確實會催生很多金融風險,而金融風險不僅涉及房地產行業,經濟及信心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政策上需要有更多工具及新思維,來平衡長期經濟戰略及短期就業的需要」。

他指出,過去10多年,中國房地產泡沫催生龐大債務,為資產負債表帶來壓力,政府必須採取特殊行動解決債務問題,以修復地方政府、民營企業及老百姓的資產負債表,而去槓桿是經濟重心的一部分,然後再做一些結構性調整,推動民企的力度要大一點。

他說,「每個國家都會出現這種信用週期的下行週期,並非中國的獨特現象,最終需要穩住去槓桿過程,才能穩定系統性風險」。

他說,當年美國及歐洲的債務危機都是靠QE令金融系統避過崩潰,「但歐美錯在把船浮起來後,仍繼續不斷灌水,而肆無忌憚地灌水才是問題所在,所以不要把QE妖魔化」。

他認為,在極端情況下,一定要採取雷霆措施,而QE是在債務出現問題時可考慮的政策選項;無節制、無限期的印鈔票會帶來許多長遠經濟問題和社會壓力,「但是從思路上來看,通過信用擴張來化解債務危機,可能是一個方向,因此中國可在信用政策上做一些調整」。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在訪問中,陶冬也提到,當前香港房地產市場、企業及消費信心都下跌,這源於3大因素夾擊,一是美國激進加息,重創香港經濟及房地產;二是中國經濟面臨挑戰及地緣政治因素,令香港金融市場承受很大壓力;三是經濟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本地消費者外流成為壓低零售業的巨石。

陶冬強調,香港首要支柱還是金融業,而無可否認,這個行業正處於低潮;不過他不同意「金融遺址論」,「作為經濟學家,我看這是一個週期性問題」。(編輯:周慧盈)11301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