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外貓熊陸續返鄉 中國貓熊外交前路茫茫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7日電)過去一年,中國租借給世界各國的熊貓陸續因租約到期等原因,返回中國。分析指出,除了國際關係影響外,高額的租借與養育費用也加速了承租國提早歸還或不續約決定,「貓熊外交」顯得前路茫茫。
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日前宣布,將在11月15日將三隻租約到期的大貓熊送回中國。依現行協議,美國租借的大貓熊將在明年全數返回中國,由於尚未產生新協議,屆時美國可能出現50年來首次沒有大貓熊的情形。
綜合日經亞洲、美國之音、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在習近平的時代,貓熊外交的規模不斷擴大。從2014年至今,已向各國送出了21隻大貓熊,其中13隻前往歐洲,平均租賃時間也從10年延長至15年。同時,相關的租賃合約細節也變得越來越保密。
此外,按照協議,若貓熊在租賃協議期間於動物園內死亡,中國將會向租賃國求償50萬至1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00萬至3200萬)不等。
隨著多國貓熊紛紛送回中國,中國曾經引以為傲的「貓熊外交」似乎出現了「斷層」。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觀察,貓熊外交在早期發揮的效果較好,然而即便如此,貓熊外交也只是加強了改善現有關係的趨勢,本身並沒有從根本上重塑與任何國家的關係。
大貓熊相繼返中的時間點恰逢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之間分歧擴大和關係惡化。中國與西方國家在貿易、科技、台灣、南海、俄烏戰爭以及以巴衝突等問題上立場不同,甚至對立。美中之間也不見貓熊外交當初營造的友好氛圍。
據報導,除了國際關係變化,租借與養育貓熊的費用高昂、經濟效益不足,大幅增加租借國負擔,進而影響到租借的意願。
雖然大貓熊的話題性對於動物園的行銷、招攬遊客有一定的幫助,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大筆開銷。例如,向中國租借一對貓熊時必須支付100萬美元,從1994年開始,世界各地的動物園累積向中國支付了至少2.8億美元。
芬蘭的艾赫泰里動物園(Ahtari Zoo)在2018年迎來了兩隻貓熊,名叫魯米(Lumi)與派瑞(Pyry),並簽下15年的租約,原本希望這2隻貓熊能吸引遊客前來位在芬蘭中部的園區。然而至今不過5年,園方已經表達無力飼養,甚至考慮提早歸還給中國。(編輯:呂佳蓉)11211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