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亡國書再版被下架 中國出版業有不安全感
(中央社台北24日電)中國已故明史專家陳梧桐再版著作「崇禎:勤政的亡國君」被全面下架,反映中國出版業當今面臨的處境,除感到「整體的不安全感」外,並形成既不碰「馬列」以外的政治題材、也不碰深度剖析社會題材的共識。
此外,避開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的著作,也是中國出版界者當今要避開的潛在麻煩,因為出版過程可能會出現重重困難。
美國之音(VOA)中文網報導,擁有寫書及編書經歷的張耀宇(化名)直指,中國出版業界人士推測,「崇」書再版被下架,主要是書評中的「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這句話觸犯了禁忌。而「勤政」是領導人喜歡拿來自誇的形容詞,把勤政和亡國聯繫到一起,肯定會出問題。
中國官媒曾多次以「勤政」一詞,形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22年2月,人民網、央視網等便以「習近平的春節記憶,勤政篇」為題,發表讚頌習近平的文章。
張耀宇擔心,「崇」書再版被大舉下架,會牽連到出版社的相關人員。中國書號的申領,實行「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因此,他頗為同情「崇」書的再版編輯。
張耀宇感嘆,正因為這種制度,他和他的出版界朋友逐漸不願再觸碰深刻剖析社會議題的作品,哪怕只是「外國作者描寫其他國家」的書籍。即使遇到好的國外文學作品,因為擔心無法通過審查,或是翻譯後要刪減和修改不少篇幅,只好放棄引進。
他說,為了安全起見,業者們主要著重生活和科普類的書籍,但即使如此也時時擔心被檢舉。「內容多了,就容易觸發禁忌」。
另一名從事出版業近20年的李璐(化名),她的工作重心也從出版講述社會現實的原創書,轉換成出版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書,或是只涉及動植物、天文學等純科學類的書籍,「比較不會有敏感內容」。而現今可能因為中國許多人過得比較壓抑,她最近出版的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書籍,銷量都很不錯。
根據報導,對照上述2名出版業界人士的說法,儘管業者們避開了政治話題,但據「2021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與「馬列」有關書籍銷量年增近50%,在實體通路的年增率更超過300%,主要是受政策性書籍帶動;至於學術文化類年增則超過20%,但帶動的卻是與黨史相關的書籍。
除了要避開敏感的政治,避開美國人寫的書,可能是中國出版界人士要注意的另一個要點。出版社編輯林燁(化名)從2020年翻譯完成申請書號時,就被告知因「美中關係不好」,由美國公民撰寫的書籍都很難拿到書號,要推遲出版。一直到2022年8月才拿到書號。
根據報導,儘管拿到書號,但困難仍未結束。原因是提到了意識形態對宗教的控制,很容易被視為影射「現在的政府」,同時以調侃的口吻提到了蘇聯時期的蘇共,仍有影射之虞。經多次修改,文稿的內容和最初的翻譯稿已相去甚遠,讓他感慨萬千。然而,即使出版,為擔心網友基於反美情緒加以挑剔而舉報,讓他甚至不敢宣傳這本書。
李璐提到,中國對書籍內容的審查不是新鮮事。以往遇到太過激烈抨擊中國政府的語言,就修改地婉轉些。太多揭露社會陰暗面的內容,結尾時就稍微增加一些正能量的內容。但從2018年起,整個出版界業的氛圍發生了變化,「有一種整體的不安全感」。
她直指,從那時起,就常聽到有同業的書被下架或封鎖。但究竟因為哪一句話觸犯了哪一條規定而被處罰,卻不得而知,大家都在「看似沒有規則卻又處處有規則的環境中運作」。而這種隱隱不安的感覺,「就達到了精神上恐嚇你的目的了」。(編輯:邱國強/朱建陵)1121024
- 2025/01/17 23:59
- 2025/01/17 23:18
- 2025/01/16 00:03
- 2025/01/15 10:02
- 2025/01/14 23:17
- 2025/01/14 17: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