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超美 中國在太空通信等領域培育小巨人企業
(中央社台北19日電)美媒報導,在與美國爭奪技術供應鏈主導地位的競爭日益激烈之際,中國想出了一個解決之道,也就是依靠所謂的「小巨人」企業,而這樣的企業有數以千計。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7日報導,中國政府近年將更多國家資金進行重新分配,幫助建立自給自足能力和推動獲得一系列行業主導地位,目的是攻克那些中國所稱的「卡脖子」技術。北京擔心美國及其盟友會利用此類技術阻礙中國的發展。
報導說,中國正透過負責監督產業政策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兩個項目,追求這一目標。
其中一個計畫是政府為一批評選出的「小巨人」企業提供支持,這些企業是工信部認為擁有掌握核心技術潛力的小型專業化企業。
另一個是被稱為「單項冠軍」的計畫,旨在發現和支持已經或即將成為全球重要細分市場「排頭兵」(頂尖地位)的本土企業。
這兩項計畫共約培育1萬家公司,這些中國技術未來的先驅引起行業分析師的興趣。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 SA)圍繞這一題材推出了投資產品,將這些「小巨人」企業(其中包括上市企業)稱為有前途的公司,符合中國政府長期的重點發展規畫。
美國研究機構Force Distance Times近日發表報告指出,這些計畫顯示中國工業政策已經多麼先進、成熟和全面,應當給美國敲醒警鐘。
中國工信部的「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名單上,許多是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電子和半導體等領域低調但重要的參與者。
中國的相關計畫始於2016年,但近年來隨著美國加緊壓制中國的技術進步,同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尋求科技自立自強,相關計畫的推進速度已經加快。
中國工信部2016年評選出第一批「單項冠軍」企業,入選者是單項產品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或有望很快躋身全球前三的企業。2021年該計畫涵蓋企業已從最初的98家增至952家。
2018年,工信部開展首批「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部分是為了幫助「單項冠軍」克服技術瓶頸,通常是需要高昂研究成本的突破,並找出未來的「單項冠軍」。
2021年,工信部發布,2021至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人民幣100億元(約合新台幣450億元)獎補資金,以支持1000餘家「小巨人」企業。目前為止,已評選出的「小巨人」企業計9000多家。
中國的產業政策在某些領域尤其顯示出雄心,太空探索是其中之一。Force Distance Times的報告發現,在中國工信部評選出的名單中,至少有18家「單項冠軍」企業和43家「小巨人」企業,生產航空航天業供應鏈中的關鍵產品和原料。報告參考了中國政府和企業文件。
新華社稍早前曾報導,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鞏固壯大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從中央到地方,全局部署、靶向發力,作出系列重要舉措。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培育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848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編輯:周慧盈/邱國強)11203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