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病毒變異成另種病 新冠肺炎應改名
2022/12/7 10:25(12/7 13:55 更新)
(中央社台北7日電)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蔓延全球已近3年,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表示,從專家角度而論,病毒已變異成另種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且傳染力強,因此應由新冠肺炎改為「新冠病毒傳染病」。
北京日報今天報導,谷曉紅身兼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專家,她說:「實際上,新冠病毒在2019年年底出現時,使用肺炎稱呼就不是很準確,因為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得肺炎。」
谷曉紅表示,這個病毒甚至可能造成若干患者的肝及腎功能受損,因此從專家角度而論,病毒已經變異成另一種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時傳染性極強,可改名「新冠病毒傳染病」。
她說,新冠肺炎改名新冠病毒傳染病,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已達成共識,並未稱之新冠病毒「感染病」,主要目的是凸顯極強的傳染性。
至於當前的主流病毒株Omicron,谷曉紅說,包括新冠病毒在內,自然界存在的各種病毒和細菌不一定會使人感染,所以有的人會染病,有的人不會,和內因有很大關係。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但Omicron傳染性強,現有預防措施無法完全避免感染風險,她說,因患者染上Omicron後出現發燒症狀的情況比較普遍,感染者發燒後最好應選擇居家治療。
至於日常調理方面,染疫者最好獨居一室,戴口罩、勤洗手,杯子、毛巾、衣物等單獨涮洗,屋內定期通風、消毒,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煎炸和生冷食物,適當運動不熬夜,充足睡眠且心情放鬆。(編輯:曹宇帆/周慧盈)1111207
延伸閱讀
WHO:全球9成人口具免疫 但未到COVID-19結束下一波主流病毒株 指揮中心:無法預測COVID-19疫情溯源新研究:起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美研究:Omicron本質和先前其他變異株一樣嚴重科學家致力泛冠狀病毒免疫 研製能對付所有變種株疫苗- 2024/08/27 15:45
- 2024/08/11 15:26
- 2024/07/09 21:13
- 2024/06/15 11:12
- 2024/01/11 02:25
- 2024/01/10 20:3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