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降級COVID-19管理漸具流行病學條件
(中央社台北6日電)中國疫情防控有再放鬆跡象,媒體討論COVID-19從甲類傳染病降級到乙類傳染病。中國病毒學家常榮山表示,對COVID-19採取乙類管理的流行病學條件逐漸具備,但脆弱人群疫苗接種仍待提高。
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表示,中國可能最快於明年1月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管理級別,從現行最高級別的甲類傳染病降級到較不嚴格的乙類傳染病。
近日中國媒體再次討論COVID-19下調管理級別的條件是否成熟。
每日經濟新聞今天報導,COVID-19屬於乙類傳染病,但基於對病源、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認識,2020年1月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布,對COVID-19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中國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受訪時表示,Omicron病毒變異毒株傳播性強、致死率低已有豐富數據支持,但如果考慮降低COVID-19的管理標準,民眾特別是脆弱人群的基礎免疫、加強免疫是否紮實,管理標準調整後社會資源能否合理分配,以及公眾「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的培養都很重要。
根據常榮山的理解,甲類管理以強制為主,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對行政區域內的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通過常態化檢測,篩出已經感染的患者,並通過限制其密切接觸者的活動範圍實現「動態清零」,把疫情的苗頭在疫區內徹底「撲滅」,然後解封。
乙類傳染病的管理以主動為主,主要由公眾主動接受檢測,防控目標不是「撲滅」疫情而是防止傳染病進一步發展。
報導表示,目前無症狀感染者與輕症患者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調整管理級別的風險逐漸降低。今年以來多位公共衛生學專家已經公開呼籲探討COVID-19可持續的防控模式,主要由於病毒株的致病力減弱,在全國已經完成基礎免疫的條件下,按乙類管理的條件正逐漸成熟。
不過,截至11月28日,80歲以上老人完成全程接種及加強免疫接種,分別只有65.8%和40.37%。其餘沒有接種疫苗的老人是發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也是調低COVID-19管理標準的潛在問題。
常榮山認為,如果改為乙類管理,老人和有基礎病群體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第一財經4日引述匿名的傳染病專家表示,很多地方顯示超95%以上的感染者為無症狀和輕症,病死率很低,繼續按照甲類管理顯然不符合科學,按乙類管理已經不成問題,而且回歸乙類管理也可以為未來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提供一定法律依據。
報導形容,接下來,COVID-19的防控管理方式是否從甲類管理回歸乙類管理,將直接影響未來防控措施的優化方向。(編輯:陳沛冰/唐佩君)11112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