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紐時:中國防疫掀民怨 悼念江澤民成為習近平新難題

2022/12/1 07:27(12/1 10: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第3代領導人江澤民30日病逝。圖為江澤民(右)出席2019年中共建國70週年慶典。(共同社)
中國第3代領導人江澤民30日病逝。圖為江澤民(右)出席2019年中共建國70週年慶典。(共同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30日專電)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今天病逝。紐約時報分析,江澤民在位時中國社會風氣相對開放,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則因鐵腕防疫而面臨強大社會反彈,如何悼念江澤民此時格外棘手。

96歲的江澤民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前,中國多地因民眾厭倦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嚴格防疫限制而爆發示威,為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大民間抗爭浪潮。部分示威訴求中國重回1990年代江澤民在位時尚可想像、甚至能公開討論的政治自由化路線。

紐時新聞分析,中國試圖因應疫情升溫、經濟流失動能之際,習近平必須主持江澤民追悼儀式,如何在悼念之餘避免江澤民成為反過來對準自己的象徵性棍棒,是習近平未來幾週將面對的另一挑戰。

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1989年4月去世,大批學生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悼念,最終演變成武力鎮壓的六四事件。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政治學教授王惠玲說,江澤民未曾享有胡耀邦的高聲望,但中共悼念他的方式仍可能激起更多人憤怒。江澤民去世至少會給民眾聚集悼念的正當理由。

習近平掌權10年來,專制政策將言論審查與意識形態控制帶到新高點。江澤民死訊一出,中國網路上出現大量悼念文,有些以隱喻或冷嘲熱諷語氣比較江澤民與習近平。

微博一則評論回憶1998年中國多地洪水氾濫,江澤民視察災情時手持大聲公呼籲救難人員堅持到底,阻止潰堤。評論寫道,中國社會當時砥礪前行、意氣風發、高歌邁入新時代。

分析寫道,江澤民在位期間時而浮誇,政治生命面臨考驗時則拿出鐵腕手段,面對法輪功信徒就是如此。但中國人民仍有充分理由懷念江澤民1989年上台至2004年卸下軍權的時光。

當時的中國從天安門事件後的政治凝結,邁入令人暈眩、時而魯莽且污染環境的多年高成長階段。中共牢牢控制政治生活,卻也容許人權律師、商業媒體、異議人士與自由派學者參與公共辯論,這種微少的自由如今不復存在。

另一則微博評論感謝江澤民讓中國觀眾得以進戲院看1997年上映的「鐵達尼號」(Titanic),獲得數以萬計的讚之後遭刪除。

江澤民死訊公布數小時後,微博言論審查人員迅速限制相關新聞評論功能。紐時研判,中國民間大規模反抗鐵腕防疫後,此舉是防止相對無害的懷舊演變成暗諷習近平與中共的局面。

上週末,上海、北京等中國大城爆發示威,大批民眾走上街頭反對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部分示威者抓住機會鼓吹民主改革、新聞自由、終結言論審查,甚至要求習近平與中共下台。如今江澤民逝世,令人聯想到1989年胡耀邦之死引發天安門學運。

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以書面回應紐時提問表示,習近平可運用江澤民追悼儀式嘗試走出孤立處境。這究竟會是揮別六四惡夢,還是惡夢重演,外界只能靜觀其變。

但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林和立認為,習近平已在安全領域布下天羅地網,天安門事件重演可能性極低,江澤民之死不會對中國政局產生漣漪效應。(編輯:郭中翰)1111201

圖為2017年19大,胡錦濤(左)、習近平(中)、江澤民(右)同桌。(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2017年19大,胡錦濤(左)、習近平(中)、江澤民(右)同桌。(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人社交媒體哀悼江澤民 網友藉機暗諷習近平
172.30.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