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冠聰訪台在台大座談 講述自家故事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5日電)流亡英國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近日在台大舉辦座談,他在會上講述自家故事,感嘆香港從以前是包容中國政治、經濟難民之地,現在卻成了生產難民的地方。
羅冠聰近期訪台,並於日前在台大舉行座談及義賣簽書會。座談會吸引許多在台灣不同年齡層的港人前往聆聽。
羅冠聰時隔3年半訪台,期間香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於2020年中旬離開香港、流亡英國,並撰寫了「Freedom:How We Lose It and How We Fight Back」一書。
羅冠聰在座談會上表示,這本書的開端從他父親的際遇寫起,因為當地村子糧食不足,他的父親在1970年代從中國偷渡到香港,逃離到香港成為他們唯一能生存的方法。
之後,他的父親在香港成了一名地盤(建築)工人,收到一天的薪水是在中國一年的收入。對他來說,香港是一個救贖、帶有安全感的庇護之地。
羅冠聰說,許多港人的上一輩與上上一輩都有這樣相同的經歷。香港是一個包容的地方,但是數十年後的今天,卻成了生產難民而非收容難民之地,並且充滿了打壓。
羅冠聰也訴說了自己的個人故事。
羅冠聰1993年生於深圳,1999年到香港生活。他回憶,當時在深圳的羅湖口岸過關時,母親給了他兩張紙幣,一張是人民幣、一張是港幣,他才有個概念,「原來過了這個關(口)是有兩種制度的」。
之後,羅冠聰才知道,過了那個關口不一樣的不只是紙幣、語言,還有兩種對權利的觀念、兩種生活方式,甚至是兩種人民都不一樣。
而這是他在之後的人生當中才領悟到的。
羅冠聰說,他的成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當時香港自我認同為中國人達到高峰。那時他15歲,看著電視為中國隊伍加油、雀躍;然而,與之成對比的是在近年的奧運會上支持的是「中國對面的隊伍」,令「香港人很忙」。
羅冠聰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曾經歷經過一段「一國兩制」的蜜月期。當時中共給世人的感覺是會慢慢走向民主化、自由化,香港也能保持一定自由,是「中國自由化」體現。
他表示,當時的「一國兩制」概念是,「一國」學習「兩制」,「一國」尊重「兩制」,「當然這回頭看是很欺騙性的」。
座談會上有人問起目前「香港國際線」的狀況,羅冠聰回應,他很謙虛地看待此事,認為真正的政治改革還是會在本土發生,而他的責任是作為一個「擴音器」(amplifier),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增加影響力。他也說,他的角色是有歷史階段的,可能在某個歷史階段會消失。
他強調,香港人要有很強的企圖心,「我們離開了香港還是心繫香港,做的一舉一動也是幫助香港」。很多人離開帶著內疚感、負罪感,認為回應負罪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
他說,「它可以是負面能量,也可以是驅動你做更多東西。這也是大家要去生活中要去找的答案。」(編輯:周慧盈)11111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