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旱之後必有大震? 中國專家看法不一

2022/9/6 13:2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6日電)中國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昨天發生規模6.8地震,死傷情形還在確認中。先前華中與華南地區旱象嚴峻,似乎印證大旱之後必有大震的「旱震理論」;但專家說,乾旱與地震兩者間無必然關聯。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微信公眾號「貴州地災防治」1日刊載題為「話題:大旱之後必有大震,是危言聳聽還是科學預測?」文章指出,「大旱之後必有大震」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

包括春秋末期魯國盲人史學家左丘明的著作「國語」,以及司馬遷的傳世之作「史記」都曾記載史實,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涇、渭、洛等3條河川枯竭,隨後發生地震,岐山崩塌。

研究大旱與地震間的關係始於中國地質學家耿慶國。耿慶國因為農夫告知,大旱之後必有大震,於是梳理自秦始皇時代至1971年史料,發現這段期間在華北及渤海地區共發生69次規模6以上地震。

其中地震前一年內發生大旱的次數為27次,地震前兩年發生大旱的次數為15次,地震前三年內發生大旱的次數為16次,地震前三年半發生大旱的次數為9次。

也就是說,在地震發生前的三年半內,累計發生大旱67次,占比達97.1%,於是耿慶國發表旱震理論,凡發生過規模6以上地震區域,在地震發生前的1至3年間,往往會出現嚴重旱災。旱災地域越廣、持續時間越長、程度越重,之後發生的地震更具破壞力。

1972年,華北及渤海北部乾旱面積達113萬平方公里,他預測,接下來3年華北及渤海地區,特別是遼寧、河北、山西,極可能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倘若3年內沒發生,3年後發生的地震可能接近規模8。1975年2月,遼寧海城發生規模7.3地震。

中國地震台網路中心地震預報部副主任張永仙先前則說,從時間點切入對比旱震間的發生,看似有關聯性,不過藉由乾旱、氣候異常現象預測地震,虛報率很高,很難用於震前預測,兩者間沒有關聯。

他說,若是把統計時間拉長,從1900年到2013年,中國共發生142次規模6以上地震,其中震前4年內鬧旱災僅79次,比率56%。若以震央非大旱中心點而論,這110多年裡,共發生1297次旱災,1到3年後發生地震僅119次,占比9%。乾旱成因很多,不是每次大旱後都會誘發具大破壞力的地震。(編輯:曹宇帆/李雅雯)11109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四川地震造成傷亡 陸委會表達慰問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