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家:中國結構性通膨壓力加大 政策應對難度增

2022/8/25 16:0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5日電)預測顯示,中國下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可能階段性突破3%,結構性通膨壓力加大。專家說,宏觀調控要在提振經濟成長和穩妥應對通膨中尋求平衡,政策應對難度明顯加大。

新一期的中國新聞週刊報導,7月中國CPI年增2.7%,增幅連續第4個月在2%以上,而且仍呈上漲態勢。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近日在第二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CPI在「一些月份漲幅可能階段性突破3%,結構性通脹(膨)壓力加大」。

報導刊登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的文章表示,中國經濟上半年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低成長,下半年伴隨通膨抬頭,宏觀調控要在提振經濟成長和穩妥應對通膨中尋求平衡,政策應對難度明顯加大。

文章分析,當前中國國內的通膨主要源於豬週期帶動食品價格上行,CPI中非食品分項、核心CPI與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一致下行,反映出豬週期上行與總需求不振並存。

據表示,下半年和明年中國通膨的總體格局可能是CPI持續上升,下半年可能突破3%;PPI持續回落,年底短暫反彈後明年再度下行甚至出現負成長;今年9月前後CPI年增率可能超過PPI年增幅度。

面對下半年結構性通膨壓力加大,文章指出,監管當局除了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必要提前做好政策儲備和應對,包括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確保能源和糧食安全,實現中國國內糧食穩產增產、能源市場平穩運行、豬肉充足供應,避免價格大起大落。

此外,產業政策和COVID-19疫情防控政策要避免一刀切,保障物流和供應鏈產業鏈暢通運轉,防止出現暫時性、區域性物資短缺。

另一方面也要針對中低收入民眾提供適當補助,減輕物價上漲對生活的影響,並徹底解決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足的問題,重塑激勵機制,避免人為導致的物價波動。

羅志恆分析,中國物價近年的波動與部分地方和部門制定的政策不無關係,例如部分地方環保措施過度導致上一輪豬週期中生豬產能大幅減少,引發豬價大幅上漲;或是一些激進的減碳行動,導致煤炭等價格大漲;而疫情期間,一些地區過度防疫,引發物流不暢,造成物價大漲。

他說,中國具備保持物價總體穩定的有利條件,因為中國是大市場,能夠較好地應對和消化輸入性通膨,而且糧食價格穩定,豬肉儲備也相對充足,有利於平抑豬週期的影響。應客觀研判與妥善應對未來通膨形勢,但不必過度憂慮。(編輯:周慧盈/唐佩君)11108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