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省流動人口逾億 學者籲加快落戶市民化
(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中國調查顯示,跨省流動人口計1億2500萬人,其中在省外常住逾5年近4700萬人,顯示很多人居住在某一城市,但身分是「流動」人口,學者呼籲加快外來人口落戶市民化,以提升城市競爭力。
中國官方近期公布「人口普查年鑑2020」,披露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第一財經」今天報導,據普查結果,2020年全國流動人口約為3億7600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約為1億2500萬人。
若再細分,在外省常住逾5年但不滿10年者計2086萬人,在省外常住逾10年者達2600萬人。兩者合計高達近4700萬人。
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以來,人口從低流動性轉向高流動性的轉變,有很高比例的人群已經常住在某一城市,但他們的身分還是「流動」人口。報導進一步指出,整體上跨省居住逾5年的人群主要分布於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福建等地。
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數量最多,有1096萬人已經離開其戶口所在地省份超過5年。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長三角和珠三角當前常住人口已經很高了,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城鎮化的質量。這些地方有相當多沒有戶籍的外來居住人口,無法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加快外來人口的市民化十分重要。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這些常住人群,比較容易適應當地,雖然不排除有部分人群想回家鄉落葉歸根,但相信很大一部分人群有比較強烈的融入願望和動力,想落戶定居。
報導指出,應加速推動戶籍准入等規定,以利於加速人才、人口向重點城市群集聚,加速勞動力在城市群內部的自由流動,大幅提升城市群整體競爭力。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中國1958年實施的戶籍制度,嚴格限制人口遷徙。1978年改革開放後,戶籍制度弊病愈發凸顯,各個城市對落戶作了嚴格限制,大量農民工平日進城打工,春節才能回到農村。
由於公共服務體系是建立在戶籍制度的基礎上,這代表這些流動人口在城市打工期間,無權享受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造成「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專家更將其稱為「偽城鎮化」或「撕裂的城鎮化」。(編輯:唐佩君/李雅雯)11107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