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中國作繭自縛 執行動態清零實無必要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防疫堅持執行動態清零但越清越失靈,香港學者表示,這是中國作繭自縛,若中國有能力研發更有效疫苗,或者是直接向外國採購施打,其實沒有必要實施這項防疫政策。
中國官方今天通報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增病例數,比10日再增1133例達2萬7595例,顯見北京當局堅持執行動態清零,不但疫情未能趨緩且持續加劇,累積的民怨也不斷升高。
香港南華早報7日報導,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座教授兼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崔大偉表示:「若中國能夠研發更有效力的疫苗,或者願意向國外採購疫苗,其實沒有必要執行動態清零」。
他說:「(疫情爆發)的頭兩年動態清零確實顯現防疫成效,但如今卻陷入困境,並且可能會有很多長者因此喪命,或造成經濟發展遲緩,所以執行動態清零是中國作繭自縛」。
報導另指出,由於北京當局堅持清零而衍生的經濟與生產失序,也危及習近平推動脫貧的各項努力。中國領導層2021年才額手稱慶,達成「人類前所未見」的脫貧成就。中國政府同年2月宣布,過去40年中國政府使將近8億人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數的75%。
至於當前習近平力推的共同富裕,崔大偉說:「共同富裕只能暫時擱置了」。不過當經濟稍有起色,崔大偉預料,習近平將「從政策堆的壓箱底抽出來,並且再度大力提倡」。
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經濟學家、投資公司Loomis, Sayles & Co.策略分析師莊博(音譯,Bo Zhuang)指出,長期來看,由於中國將繼續把推動共同富裕視為首要之務,光是疫情不太可能損及過去數十年中國在脫貧取得的進展。但就短期來看,無可避免將會有很多人又落入貧困。
儘管如此,自3月中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爆發以來,即使財政向來捉襟見肘的東北各省,有關當局仍相繼針對低收入戶包括農民及個體戶等,頒布確保他們不至於陷入貧窮危機的財政方案。
像是吉林省有關單位表示,他們將提供小額貸款,給與移工們交通補貼最高人民幣1600元(約新台幣7200元),並補助當地企業雇用低收入勞工。
此外,有關單位正著手簡化務農人家販售農產品的流程,吉林省會長春市有關單位4日表示,要發給4萬5000個低收入戶與9000個貧困居民200元,此外還要發給內含蔬果與若干醫療用品的護理包。
但這些有關單位確保脫貧成果不受疫情衝擊的「大撒幣」措施,對於貧下工農而言可能助益有限。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控制疫情而實施的歇業及封城,迫使企業暫停營運,勞工受到的影響最嚴重,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但誰都拿不出解決之道」。
當前中國國內外都面臨不確定性攀升的情況,北京當局已一再示警再度大幅回落貧窮的風險,並承諾將採取預防措施。(編輯:曹宇帆/邱國強)11104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