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疫優等生面臨補考 居民無奈不滿渴望自由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6日電)曾經頗為疫情「精準防控」自豪的上海市,官方當下仍盡力避免全面封閉式管理,並聲稱不會「封城」。但有越來越多人對防疫措施表達無奈或不滿,並認為自己正一步步陷入不自由。
COVID-19疫情爆發兩年多以來,從本土病例數來說,上海這次面臨的是最嚴重的情況,從1日至16日已經累積了近1000例陽性病例,以至於網路上有人調侃:「喊了一年的武漢加油!北京加油!黑龍江加油!廣州加油!...搞了半天,自己是參加總決賽的」。
無論上海參加的是不是「總決賽」,它既須遵從中國整體「動態清零」防疫要求,又還是想展現較為進步的社會治理能力,所作所為就是兩者間的拉鋸。
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下,當深圳、東莞兩個超過1000萬人以上的大城都採取全市所有小區(類似台灣的社區)封閉式管理、市內公車和地鐵都停駛,有約2500萬常住人口的上海,防疫措施仍避免「一刀切」。
上海實施的是:一旦有確診病例,同小區居民要被隔離14天;若有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同社區居民要被隔離48小時。
對上海居民來說,身邊有人因為住家被封控、或是收到防疫提醒簡訊而必須取消約會或在家上班,已是家常便飯。
有上海人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感言,表示「並非突然之間、而是一步步地,你目睹自己陷入了不自由」。
一名受訪的上海居民告訴中央社記者自己被封控的經歷,以及所看到的缺失。
他說,居住大樓說封就封,沒有政府的正式通知和公告,所有的相關通知、包括要求人在外頭的居民返家隔離,都是由居委會出面。但「居委會」在中國的定義裡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而非政府機構,他質疑居委會是否有權力封控小區,並認為整個封控的過程「程序不正義」。
在得知被封時,他問了居委會何時解封、是否供應餐食等,答案都是「等通知」。
從中新網報導可以看到,松江區洞涇鎮向被封控的社區提供免費生活物資。但這名居民所在的金山區金山衛鎮,卻沒有這項服務,一切得自行網購解決。而現在網購配送人力又很吃緊。同樣在上海,防疫服務卻有差別,這讓他難以理解。
中國傳染病專家繆曉輝教授也在微信朋友圈發文:「一個大型小區,有幾十棟樓宇,幾百套住房,上千居民,出現一個感染者,就封閉整個小區和所有居民,這是誰的『發明』?這是什麼科學防範?這是什麼『精準』?歷史,會給那些決策者一個判jue(決)。」
在社群平台微博上,也有對上海政府表達支持的,像是:「現在甩鍋、一刀切是最容易的,上海政府有此擔當難能可貴」、「封城就是最簡單的為了烏紗」、「就算上海疫情進一步爆發,還是相信上海能做好。比起動不動按下暫停鍵的城市,我寧願在這裡」等。
上海的「精準防控」,放在全中國來說屬於上乘。但在更多見多識廣、對生活自由要求更高的市民眼中,仍有不足。更重要的是,在「社會面清零」的目標下,上海的防疫措施必須有效。否則,上海這個「模範生」,反而會讓周邊省市居民認為是「麻煩製造者」。
目前,除了有部分行政區禁止餐飲內用,上海市區內仍有民眾外出逛街,或是在咖啡館及餐廳內用。許多上海人努力在不確定性中仍保持正常生活。但在深圳14日宣布全市封閉式管理並停止市內交通後,也有一些市民擔心,表示希望上海不會走上那一步。(編輯:邱國強)1110316
- 2022/04/18 14:02
- 2022/04/18 13:32
- 2022/04/18 11:29
- 2022/04/18 09:29
- 2022/04/18 08:18
- 2022/04/16 1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