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指北京對中美關係判斷過於樂觀
(中央社台北13日電)中美關係近期略有緩和,但中國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近日表示,中國對雙邊關係緩和的判斷過於樂觀,指美國的中國政策未變,仍會在軍事和科技發展等層面上全力遏制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導,時殷弘12日在北京「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一場新書發表會中,作上述表示。時殷弘為中國著名國關學者,6月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退休。
隨著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日前在對中貿易政策的演說中提到「再掛鉤」(re-coupling)等軟性用語,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2度通話,中國輿論多對中美關係改善抱持樂觀態度。
但時殷弘認為,中美存在長久分歧,難以達成共識。
他說,中美關係處於緊張狀態,與過去8個月相比,目前處於「凍結」或「暫停」的狀態,但在可預見的未來,難有明顯改變。
時殷弘提到近期中美關係緩和的訊號,包括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返國、美國降低對新疆人權議題批評的聲量、近期較少將COVID-19病毒源頭指向中國,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的會面較以往緩和等。
但他認為美國的中國政策未變,並指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8月仍用「競爭」來描述中美關係。
「中國有一點過度樂觀,」時殷弘說,「中國人的記性總是很短,如果美國總統笑笑或什麼的,他們就興奮。」
對於貿易戰,時殷弘提到戴琪啟動對部分中國商品的關稅豁免措施,貿易戰是可能緩和。但同時,中國未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要求,「貿易戰很大程度仍會持續」。
時殷弘強調,美國仍會不遺餘力的遏制中國,尤其是在軍事和科技發展上。
報導也引述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劉衛東表示,中美關係的整體風向未顯著改變。而在中美元首可能的會談前,雙邊關係仍需要更多的改善。(編輯:沈朋達/翟思嘉)11010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