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改變選舉規則 分析:港地產商難再「造王」
(中央社台北31日電)中國當局近日正式敲定修改香港選制,對此,美媒引述專家說,以往或可左右特首選舉的香港地產商,影響力已立即被沖淡;北京日後無須與香港商界結盟,也可在港為所欲為。
13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昨天表決通過修訂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前者訂定行政長官(特首)產生辦法,美國自由亞洲電台分析說,重中之重在於改變選委會的組成,由1200人增至1500人、由4個界別增至5個界別,每個界別各占300人,並大量加入「愛國愛港團體」。
報導說,香港特首選舉過去雖被喻為「小圈子」選舉,但主要地產商的地位仍舉足輕重,可直接或間接左右工商、金融和部分專業領域的選舉委員,足以成為「造王者」。以往北京要推薦人選,必定要先考慮「造王者」的態度。
在2016年12月的選委會選舉前,特首選委之一、香港地產商李嘉誠曾表示,希望新任特首為香港帶來希望。香港當時剛經歷2014年的「占中」運動,港人普遍對時任特首梁振英心存不滿。梁振英不久後就以家庭因素為由宣布不尋求連任,但外界盛傳真正原因是他未能獲得地產商的支持。
2017年的特首選舉中,李嘉誠也未表態支持當選現任特首的林鄭月娥。有親中的智庫去年撰文,其中擔心李嘉誠聯合其他北京無法操控的選委,發揮政治能量,左右明年的特首選舉。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香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表示,北京在最新訂立的選委會結構中,大量加入可由香港中聯辦直接控制的組別,商界對特首選舉的影響力將隨之大減。
他說:「工商金融界有300人,但因為全部選委人數增加,所以他們的影響也沖淡了。也包括某些可能是代表商界的專業界人士,議席比例也被沖淡了」。
林和立表示,1970年代,香港的工商界由英資集團支配,之後發展成由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財團操控;但現在的香港已變成由中國企業支配,以李嘉誠為首的傳統工商界代表對包括選特首的影響力也相對降低。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北京的目的是增加安全係數,將選舉制度的主體放在選委會,同時減低對香港地產商的依賴,日後也不用和香港工商界結盟。
蔡子強說,在選委會加入新的團體,客觀的結果不單是沖淡民主派,還有工商界的影響力,「以後北京不用和工商界建立聯盟,也可以做他想做的事」。(編輯:周慧盈/邱國強)11003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