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月出口意外成長有原因 後續仍難樂觀
(中央社台北8日電)中國4月出口逆勢成長,打破眾人眼鏡。分析指出,這和防疫物資出口增加、前期累積的訂單積壓至4月出口、以及東南亞國家受疫情影響出口減弱的替代效應有關,5、6月的出口數據仍難樂觀。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先是生產停擺,復工後又面臨歐美疫情導致外需減弱。中國海關總署昨天公布4月外貿數據卻令人大感意外,以美元計,中國4月出口年增3.5%,遠高出預期的負15.7%;進口則年減14.2%,比預期的年減12.4%更差。
中國媒體和各投資機構今天紛紛探討此現象。
重陽投資分析指出,中國從1月下旬進入嚴格封鎖,從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新出口訂單指數來看,1月尚有48.7,2月大幅下降至28.7,3月明顯回升至46.4;這意味著1至2月積壓的出口訂單在3月份開始趕製,且這一趨勢延續到了4月份。
中國恢復生產力,正值歐美抗疫需求高峰。4月紡織品(包括口罩、防護服在內)出口年增率由3月的-6.3%大幅提升至49.4%,醫療器械增速由3月的2.0%大幅提升至50.3%。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就曾表示,3月1日至4月30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資價值人民幣712億元(約新台幣2990億元)。4月份以來出口防疫物資更是呈明顯成長態勢,日均出口額從月初約10億元,增至近期日均30億元以上。
中銀證券研究報告還指出,要注意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低基數效應。
此外,這份報告指出,在疫情影響下,東南亞和南亞的主要製造業國家從3月開始出口增速顯著下降,而中國疫情在2月就獲得控制,製造業國家之間的替代效應大於全球需求下降的影響,是中國4來以月出口增速超預期的重要原因。
官媒人民日報則指出,中國對東南亞國家國協以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進出口逆勢成長也是原因。
至於4月的進口狀況比預期差,重陽投資的分析指出,從4月份中國工業生產、社會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國內經濟基本面呈現供強需偏弱格局,中上游基礎建設和地產投資需求相對偏強,中下游消費需求相對偏弱,這些都反映在4月進口商品的結構變化。
去年同期高基數和以油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影響進口金額下降。
人民日報表示,應審慎看待出口數據的暫時回升,這種回升能否代表中國外貿發展的長期趨勢還值得進一步觀察。
投資機構的看法更直接,重陽投資認為,最重要的仍是海外疫情形勢變化和封鎖措施放鬆後對外需的影響,在外需好轉之前,內需仍形成基本面的主要支撐,那就必須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才行。(編輯:張淑伶/繆宗翰)10905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