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看普選 態度較淡薄不認同以暴力爭取
(中央社台北18日電)反送中運動歷經半年多,在澳門主權轉移20週年之際,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談及對爭普選的看法時說,澳門基本法未提及普選,因此澳門人對普選訴求不如港人強烈,更不會認同暴力。
美國之音報導,在談到香港半年來的反修例抗爭及5大訴求時,區錦新直截了當地點出他對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根結的看法,並作上述表示。
區錦新說,香港「回歸」後,港人希望很多問題可能透過民主普選解決,由港人選出自己的政府和立法會,才能體現「港人治港」,否則就是個新的殖民統治。
在談及澳門人對普選的看法時,區錦新表示,香港基本法寫明最終要達至普選,澳門基本法則沒有。雖然澳門人也希望有普選,但訴求遠不如港人強烈,更不會通過示威遊行去爭取。變成澳門有很多的「藍絲」(指支持政府、反對抗爭的人士)。
區錦新分析,澳門人與港人在社會意識、公民社會的進步等方面有巨大落差,尤其是左派親共團體自上世紀60年代中便全面控制社會。
此外,區錦新表示,澳葡當局當年的管治水平遠不如英國在香港,因此,澳門人是盼著「回歸」,「香港對英國人走很惋惜,澳門人是歡迎解放軍入城的。」
區錦新表示,澳門是個小城市,本身的管治、自治能力也不足,北京給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澳人治澳」對澳門人來說,已經超出期望了。
他說,再加上20年來博彩業開放,自由行政策,讓經濟高速發展,政府也做了很多社會福利、派錢,在沒有生存威脅的時候,很多事就馬馬虎虎地算了。
澳門媒體人崔子釗也認同,澳門人確實對民主沒有什麼訴求,也普遍不支持港人。同時,警方也採取嚴厲措施,扼殺任何支持港人抗爭的苗頭。有些年輕人曾嘗試集會,也想做「連儂牆」,但馬上就被警察發現。
他認為,澳門人約60萬人口的一半來自大陸,較容易認同北京,而在澳人更關注經濟、民生、金錢的特殊社會條件下,傳統的民主派逐漸演變成「民生派」。
崔子釗說,幾年前,澳門的反對派雖然占比很小,也會堅持每年的12月20日發起民主遊行,要求普選特首。但這一兩年,連這個遊行都沒了。也許搞與經濟民生的主題更有市場。(編輯:陳家倫/沈朋達)10812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