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尋訪明星咖啡館上海舊址 景物已非俄國風不再

2019/10/4 15:54(10/4 16:1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4日電)與台灣現代文學密切連結的台北明星咖啡館,今年創立70週年,記者尋訪其前身、由俄國人在上海創立的明星咖啡館舊址,但早已物換星移,俄羅斯文化在上海只剩下不多的痕跡。

台北明星咖啡館創立於1949年10月30日,由當時剛從建中畢業的簡錦錐,與6個年紀比他大3輪的俄國人一同建立。初期為麵包店,隔年開始設咖啡座。

這6個俄國人股東裡,布爾林(Burin Petter Noveehor)曾是1920年開設上海明星(ASTORIA)咖啡館的老闆之一,其他人則常出入上海的這家店,店裡初期還放了一台從上海明星運來的大冰箱。

目前明星咖啡館的經營者是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她透過電郵告訴中央社記者,自己曾跟父親尋訪當年上海明星咖啡館舊址,當時舊址已改為消防隊,建築旁有個古蹟牌寫著「霞飛路7號」,也就是上海明星咖啡館當年的地址;但當她再次陪同父親來重遊舊地時,連當初的消防隊及古蹟牌都已遍尋不著。

記者詢問對上海歷史熟悉的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湯惟杰以及文化工作者姜慶共,找到現今標註「淮海中路1號」、靠近西藏南路的複合式商場,旁邊還有大上海時代廣場,這裡應當就是1920、30年代明星咖啡館的舊址。

上海自1990年代開始大規模拆遷,城市面貌變化巨大。湯惟杰說,霞飛路7號後來變為林森中路7號、淮海中路7號,這個門牌一直到1990年代應該都保持一致,但這一帶在1990年代之後就拆除建了高樓。

明星咖啡館和「7號」地址特別有緣,台北店的地址是武昌街一段7號,當年這個地方曾經因為正對著城隍廟而被台灣人視為「廟沖地」,但俄國股東卻因為地址有「7」這個西方的幸運數字而覺得開心。

簡錦錐與明星的緣分也帶有傳奇色彩。據他在「明星咖啡館」一書所說,1939年他才8歲時,曾到上海和在當地工作的大哥住了一段時間,當時就路過俄國人開的明星,並記得門口的咖啡香。

日後和簡錦錐情同父子的俄國股東艾斯尼(George Elsner),因為在台北吃不到朝思暮想的西式麵包而提議開店。當時台灣人在「反共抗俄」的氣氛下對俄國人多保持距離,簡錦錐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初期並未入股,但出錢裝修,並在幾年後買下這家店,成為正式老闆。

出入明星咖啡館的俄國人大多是在1917年10月革命後離開俄羅斯、來到中國,他們當中主要是沙皇俄國時代的貴族、軍官、知識分子和反共者及逃難者,部分人士二次世界大戰後不願回到蘇聯,跟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

上海的俄僑在1930年代已有約2萬人,從1945年到50年,上海的俄國人大量減少,如今要感受與俄國文化相關的點滴,恐怕只能從市區裡由俄僑建立的普希金雕像 、僅存的東正教堂,以及各家西餐館中的羅宋湯中,品嚐這些歷史。

台北明星咖啡館曾是故總統夫人蔣方良早期和友人聚會的地方,此外,它也是台灣許多作家的棲身寫作之所,黃春明、季季、林懷民、白先勇等人曾在此寫作,他們印象最深的是,即使只點一杯咖啡坐上一整天,老闆也從不趕人。

在中國官方尚未停止赴台自由行之前,明星咖啡館也是不少文青陸客喜愛造訪之地,因為這裡既有咖啡香,更有人文味。一些上海青年說,他們因為對台灣作家的認識,而想來明星喝杯咖啡,並想像當年詩人周夢蝶在店家騎樓擺書攤的景緻。(編輯:周慧盈)10810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