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滯陸台人4年145件 台商占52.4%
(中央社記者繆宗翰台北2日電)海基會今天公布協處滯陸台人案件統計,2016年以來已協處145件,其中赴陸經商者有76件,數量最多,占52.4%;其次是受刑人有23件、占15.9%;無居所者則有13件。
海峽交流基金會今天下午舉行例行新聞背景說明會,發言人蔡孟君在會議開始時主動公布上述資料。
她說,2016年迄今相關協處案件有逐年增加趨勢,2016年32件,2017年37件,2018年增加到54件,2019年上半年(6月30日)為止已有22件。
蔡孟君並表示,協處滯陸國人多數都在東南沿海省份,廣東省數量最多,共81件,占55.9%;其中台商集中地東莞市有52件,求助案件量遠超過其他省市。另外,福建省有10件,四川省8件,江蘇省及北京市各有7件。
蔡孟君指出,東莞早期是台商製鞋業、家具業等加工貿易產業的投資集中地,由於中國大陸於2007年、2008年實施兩稅合一與調降出口退稅率、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加上後來發生的金融海嘯,這些產業面臨嚴峻的考驗,紛紛遷往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她表示,在經營環境變化的過程中,有部分台商沒有及時轉型或外移,面臨經營的困難;有些台幹也因而失去原有的工作,這些人在壯年時赴陸工作,20多年過去,陸續到了退休年齡,即使能留在中國大陸勉強找到謀生之計,但因缺乏社會保障,只要一生病,問題就會浮現。
至於滯陸國人的男女比例,蔡孟君則表示,男性有130件、占89.7%,女性15件占10.3%。年齡層方面,60歲至69歲有64件,占44.1%,是最需要幫助的年齡層;其次是50歲至59歲有30件,占20.7%;70歲以上需要協處的也有16件,占11%。
蔡孟君也提到,在協處類型方面,疾病因素的案例有62件(42.8%),死亡有34件(23.4%),因案服刑期滿22件(15.2%)。大多數個案都同時有證件逾期或遺失、無經濟能力、生活難以自理等因素。(編輯:沈朋達)108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