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信加持 北京故宮文創轉而尋求差異化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北京3日電)兩岸熱衷故宮文化符號應用,在文創領域結出碩果。業者觀察,有別早年前往台灣「取經」,北京故宮現已變成「人家有的我盡量不要」,而尋求差異化的表象下,是民族自信的崛起。
2019年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日前登場,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小乾隆」茶器組、Q版乾隆酒瓶塞幾乎被掃購一空。背後除中國熱播「宮鬥劇」的助推,台灣兩字某種程度就是暢銷保證。
負責展售的神腦國際大陸事業部總監張哲暤表示,提及故宮文創,大陸民眾對來自台灣的產品存在相當好感,他們至今仍認為,台灣對中華文化的保存較完整,因而願意掏錢對相關商品埋單。
海峽另一端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挾帶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優勢,近來在文創領域急起直追。去年先是推出中國風口紅,接著又在神武門外的故宮角樓販售「皇家咖啡」,讓文創訴諸大眾化,更容易「走入尋常百姓家」。
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表示,2017年北京故宮的文創收入達到人民幣15億元(新台幣約69億元)。換算下來,北京故宮僅靠文創收入,就超過了中國A股1500多間上市公司的營收。
北京故宮亮眼的文創商品銷售業績,絕非一朝一夕。陸媒披露,由於過去自產的文創商品銷售不佳,北京故宮人員曾多次前往國立故宮觀摩,一步步從「朕知道了」膠帶等熱門商品中汲取靈感。
對外學習多年,北京故宮漸漸走出自己的路。張哲暤觀察,中國大陸各博物館、歷史景點現在都傾向打造自有品牌,並透過大數據演算出最容易被市場接受的商品價格,再回推生產數量,以此增加商品觸及率。
此外,有業者指出,相較早年北京故宮人員頻頻前往台灣「取經」,現在中國大陸方面的思維已改成了「台灣有的,我就盡量不要」,以此做出市場區隔。這背後一定程度也得力於中國民族自信的崛起。
這名業者認為,民族自信讓中國民眾更關注北京胡同、上海弄堂等在地生活特色。未來有意赴中國發展的台灣文創業者得思考,怎麼在宏大的中華文化敘事中,進一步說好「他人的故事」。(編輯:沈朋達)10806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