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攪亂中國輿論場 學者:反映脆弱社會心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一篇指稱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的文章最近攪亂中國輿論場,導致中共官媒也不得不發文批駁。有分析說,這真實反映了當下中國脆弱的社會心理。
自稱「資深金融人士」的吳小平日前在網上撰文表示,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
此文在中國大陸網上引發熱烈討論,許多人憂心中國將在經濟改革進程上「開倒車」。為穩定市場信心,包括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相繼發文予以駁斥。
北京獨立學者、政治觀察家鄧聿文今天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文分析,吳小平的論證很簡單,即「中國正面臨美國的全面打壓,此時需要集中國家力量,圍繞國家意志,服從和配合國家發展要求」。
鄧聿文說,無論是觀點或論證邏輯,吳小平的文章都非常糟糕,錯將私營經濟(民營經濟)定位於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前提。事實上,私營經濟並非國有經濟的補充,地位和國有經濟平等,這是中共17、18、19大的黨代會文件和其他文件都確定的。
那麼,吳小平文章為何會引起社會恐慌?鄧聿文認為,原因和私營經濟當前處境以及中國政府正在推行的混改政策有關。
他說,中國的私營企業和投資目前處境艱難。某個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私營企業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時期,尤其很多明星企業和大亨相繼出事,讓社會擔心中共對私營經濟的態度有變。
此外,官方混改政策原本針對的是國企,但在實踐中卻變成有發展前途的私營企業,政府強迫私企必須給國企一定股份。凡此種種,讓人覺得中共發展私營經濟的風向變了。
也有許多人認為,吳小平文章是高層有意放風聲,或是吳小平揣摩到高層的意思,因此測試社會反應。
鄧聿文分析,有些領導人是不太喜歡大資本,對大資本持有本能的戒心,因為當資本大到不能倒時,很可能不再聽話並會威脅政府;而政府也從不隱瞞對國企的欣賞,希望並要求國企做大做強做優,牢牢掌控中國經濟。
不過,這並不代表官方就要抑制私營經濟的發展,只能說當私營企業做大後,政府要敲打敲打它。在這個過程中,若出現資本家不聽話的情形,政府就會找個名目收拾資本家,將企業收歸國有,就像明天系的肖建華和安邦的吳小暉。
但是中國政府不會不要私營企業和私營經濟,也不能不要。原因很簡單,「把私營企業弄死了或半死不活,誰來解決龐大人口的就業和政府的稅收問題?」
鄧聿文強調,私營經濟目前占據了不只半壁中國經濟河山,因此,官方最多也就是抑制私營經濟發展的速度,不要私營企業的發展妨礙國企和國有經濟的發展,而非籠統打壓私營企業,讓私營經濟退場。
對於吳小平一篇文章弄得人心惶惶,以致人民日報等官媒也不得不發文批駁,鄧聿文認為,這真實反映了中國當下脆弱的社會心理。(編輯:周慧盈)10709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